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4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旨在探讨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布鲁氏菌光滑株S2308(S2308)和粗糙型疫苗株RB51(RB51)侵染巨噬细胞。利用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p65、NOS2和IL-1β,M2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STAT6、ARG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记分子CD86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及抑制剂AS对蛋白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2和M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最后对胞内菌落进行CFU计数。qRT-PCR结果显示,在感染8、12 h时可显著诱导M1型因子mRNA转录表达,72 h时低表达,而M2型因子在72 h时高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2308感染12 h可显著诱导CD86的表达,感染72 h可显著诱导CD206的表达,但RB51对二者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2308菌株在感染72 h时激活STAT6信号通路,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抑制剂AS在2 μmol·L-1浓度时抑制效果最佳;ELISA结果显示,A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IL-4、IL-10的释放,并促进TNF-α、IL-12的释放;CFU计数结果显示,S2308组的胞内菌呈先降低后显著上升趋势,加入AS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布鲁氏菌胞内复制。布鲁氏菌S2308在感染后期能够通过STAT6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不影响胞内生存。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我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一类地区羊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防控投入合理性,构建了羊布病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体系和防控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并对我国羊主产区4省份17市县的防疫部门和319个养羊场户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共回收防疫部门问卷21份,场户有效问卷301份,涉及124个布病羊场和177个无布病羊场。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单只布病羊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4 557元(不含奶羊),各省份羊布病损失为 1.8亿~20.4 亿元,其中养羊场户损失占比较高,占总损失的 73.0%~81.0%;各省份政府的布病防控效益成本比为5:1~38:1。结果表明,羊布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对其防控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建议养殖户及政府进一步加大布病防控投入,而且政府应提高预防性投入比重。本研究为优化布病防控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菌属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易感性,但家畜中以羊、牛和猪易感性最强。其临床特征是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丸炎和关节炎。人感染布病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引起孕妇流产等,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俗称"懒汉病"、"蔫巴病"。1发病监测情况布病在瓜州县首发于1960年,20世纪60~70  相似文献   
84.
农业部农医发[2010]20号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反刍动物(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生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产地捡疫。合法捕获的同种野生动物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2检疫范围及对象2.1检疫范围牛、羊、鹿、骆驼。2.2检疫对象2.2.1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相似文献   
85.
某规模羊场的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阳性率高达25.16%,为了公共卫生安全和提高生产水平,自2012年4月起,采用检测+扑杀的方法,每月对该场羊群检测1次,隔离饲养可疑感染羊,淘汰阳性羊,至2013年4月,每月仍有阳性羊被检出。自2013年5月起,对该场群采用免疫+检测+扑杀的方法,至2014年后的检测中,均没有出现阳性羊,净化了本病,说明对于感染率较高的羊群,采用疫苗免疫是必要的。本文将净化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期望为该病的净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布鲁氏菌LPS对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试验提取布鲁氏菌2308、RB51和△WbkA的LPS,以不同浓度与小鼠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RB51LPS和△WbkA LPS上调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浓度对2308LPS调节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不大;且同一浓度下,RB51LPS和2308LPS比△WbkA LPS更好的调节Caspase1、IL1-β、IL18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87.
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全球动物疫情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黑龙江省B镇肉牛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而评估该病在当地牛群中的流行状况及人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本研究以估计个体及群流行率为目的,按照预期流行率0.5%,可接受误差0.3%,置信水平95%对B镇531个肉牛养殖场户养殖的3535头肉牛进行随机抽样,获得血清样本1334份,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牛即为布病患病牛,同时对养殖户就养殖模式、动物来源、更新方式、既往病史、养殖规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虎红平板凝集5份阳性,阳性率为0.37%,对5份阳性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复检,布鲁氏菌抗体全部为阴性。同时回收问卷531份,有效问卷389份,合格率73.3%。根据本次检测结果,B镇肉牛布病个体流行率接近于零,牛群中没有发现利于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估计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和地理分布,分析奶牛养殖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方法]对莱西市1803个养殖户30119头应检奶牛,全部采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同时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问卷调查。利用GIS、Epi Infor TM 7和SPASS软件,开展横断面研究和case-control研究,分析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的空间分布、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养殖场间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莱西市布鲁氏菌病的场户血清流行率是2.55%,个体血清流行率为0.38%;单因素分析发现存栏量、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否有专用产犊场地、挤奶方式、运奶方式、粪污是否分开处理、是否使用机械处理粪便等8个因素与奶牛布鲁氏菌病发生有一定关系(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存栏量少(10只以下)(OR=4.58,95%CI:1.87-11.23,p=0.001)和散养户集中村饲养(OR=2.21,95%CI:1.05-4.63,p=0.036)与该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0.
《湖南畜牧兽医》2014,(3):43-44
<正>一、主要病原及流行特点(一)主要病原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棘球蚴病(包虫病)、绵羊痘和山羊痘、蓝舌病、肝片吸虫等寄生虫病、羊快疫、羔羊痢疾、牛流行热、前胃弛缓、胃肠炎等。(二)流行特点一是危害较大,牛羊疫病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影响牛羊肉产品贸易,给畜牧业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布病等人畜共患病还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二是区域性明显,我国牛羊疫病病原较多,但各区域重点病种各不相同。三是常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