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4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近年来,我国将无疫小区管理理念应用到布鲁氏菌病防控,以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作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布鲁氏菌病关键技术措施,结合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全面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本文重点从建设主体、生物安全体系、监测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标准,总结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对于提升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推进养殖企业从传统防控到生物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以期对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针对炭疽pX01、布氏菌BM21以及结核菌插入片段IS6110,设计并合成三对特异性引物,并优化三条特异性引物的最适扩增条件,建立了布病、炭疽、结核病三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对布氏菌、炭疽以及结核均能扩增出相应预期的特异性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炭疽、布氏菌以及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分别在345fg/μL、313fg/μL以及322fg/μL以下。该三重PCR方法的研究对临床混合病菌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3.
旨在研究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VceC对山羊滋养层细胞(GTC)内质网应激及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为揭示其在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阐明布鲁氏菌胞内生存和引起动物流产的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VceC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VceC并转染GTC,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GRP78和CHOP蛋白表达量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孕酮和雌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VceC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VceC,转染GTC后,12和24 h GRP78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24 h后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qRT-PCR检测IRE1和XBP-1的mRNA表达量在24 h均显著升高(P<0.05),而PERK、ATF6和ATF4 mRNA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Western blot检测IRE1蛋白的表达在转染12 h后显著升高(P<0.01);VceC转染...  相似文献   
44.
南昌市巩固羊布病净化示范场的创建成果,试点推进的羊布病区域净化,已达到布病净化示范区评估标准,为全省的布病净化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羊布病净化示范区技术规范,包括本底调查、补齐能力短板、开展监测净化、强化监督监管、开展申请评估和维持净化效果,并进一步探讨羊布病区域净化经验。  相似文献   
45.
近两年来,随着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和畜布病患病数量不断增长,各地对布病防控工作越来越重视,采取了溯源灭点、免疫灌服等防控措施。在此,就包头市九原区一名防疫员在布病免疫灌服时,疫苗溅入眼内而感染布病这一事件,浅谈布病免疫灌服时自我防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6.
为掌握羊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的效果,掌握密云区羊布鲁氏菌病的整体动态和风险程度,从而为羊布鲁氏菌病强制免疫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达到密云区不发生羊布鲁氏菌病疫情、逐步退出免疫的目的,本研究对北京市密云区羊采用口服S2活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在免疫后21~35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与绵羊相比,山羊的抗体阳性率偏高;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研究中大量准确详实的实验数据分析,以期为掌握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和规律、制定出适时科学的免疫程序达到尽快控制和净化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初步鉴定的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B. abortus 343)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菌株。【方法】将B. abortus 343划线培养及梯度稀释,使其形成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观察其染色特点;分别接种1.5×106 CFU到含硫瑾(1﹕25 000)或含碱性复红(1﹕25 000)的TSA平板上,观察其生长状态;将接种有B. abortus 343的TSA平板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箱和CO2培养箱37℃培养72 h,观察其对CO2的依赖性;通过醋酸铅试纸条测定B. abortus 343代谢过程中是否释放H2S。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测定布鲁氏菌单相特异性血清( 牛种布鲁氏菌单因子血清A、羊种布鲁氏菌单因子血清M 和 布鲁氏菌粗糙型血清R )与B. abortus 343抗原的反应性;利用布鲁氏菌AMOS-PCR种属分型等方法对B. abortus 343进行了PCR种属特性鉴定;将B. abortus 343免疫小鼠,分别测定其抗血清与光滑型和粗糙型抗原的反应性;通过小鼠和豚鼠感染试验,全面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分别以1×105 CFU感染6周龄Balb/c小鼠,测定B. abortus 343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以1×109 CFU感染Hartley豚鼠,2周后测定试验豚鼠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以10 000、1 000、100、25 CFU/只4种不同剂量感染豚鼠,初步测定分离株对豚鼠的最小感染量(MI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40、60和90 CFU/只测定MID。【结果】分离株B. abortus 343 为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菌落逆光观察微带蓝绿色乳光;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柯氏染色为红色,H2S试验阳性。该菌能在含硫瑾和碱性复红的培养基上生长,不依赖于CO2。B. abortus 343抗原能与A因子血清呈明显凝集反应,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以1×105 CFU感染6周龄Balb/c小鼠,可在小鼠体内存活29周;以1×109 CFU感染350-400 g雌性豚鼠,14 d后豚鼠每克脾脏含菌量2.4×105-1.2×106;以1×105 CFU感染豚鼠1个月后,所有试验豚鼠均能产生特异性光滑型抗体,试管凝集效价为320-1 280;B. abortus 343对豚鼠的最小感染量约为40 CFU。【结论】鉴定了一株中等毒力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 343),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了参考菌株,丰富了布鲁氏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8.
苏控 《农家致富》2011,(7):42-43
今年,在江苏省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4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80%以上;新城疫、羊痘、链球菌病、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动物疫病,按照"应免尽免,不留空当"要求,做好防控工作。各地在做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新城疫、链球菌病、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9.
设计1对引物,突变除去布鲁氏菌BCSP31(细胞表面蛋白31)基因的N端信号肽氨基酸序列,经NotⅠ和EcoRⅠ酶切后与相同处理的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获得阳性克隆,测序证明其阅读框完全正确。用IPTG诱导表达构建成功的阳性克隆,对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表达产物出现预期分子量57 kD的融合蛋白,该蛋白能与牛流产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进一步证明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总蛋白的40%,应用GST琼脂糖凝胶FF纯化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5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关节疼痛、不孕、流产、生殖器官及胎膜炎症和各种组织局限性病变,其防控成败关乎公共卫生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布病致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细胞内与细胞作用的机制较复杂,完整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布鲁氏菌的分类与进化、胞内生活周期、致病机制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有效防控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