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林业   419篇
农学   771篇
基础科学   147篇
  482篇
综合类   3545篇
农作物   543篇
水产渔业   392篇
畜牧兽医   1446篇
园艺   345篇
植物保护   27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客观地评价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情况,在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灌溉用水量作为水资源量的表征参数,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测算模型,评价了河套灌区及5个县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并对其匹配程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一般,耕地资源优势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10a来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逐渐降低,匹配程度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总体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变差"的特点。针对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差、区域差异明显的情况,应加强该区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兼顾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22.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施氮效果与氮肥利用效率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寅  郭聃  高强  焉莉  宋立新  刘振刚 《土壤学报》2016,53(6):1464-1475
整理2005—2013年吉林省"3414"田间试验,选取不施氮和推荐施氮处理数据,研究不同生态区玉米的氮肥施用效果和肥料利用效率现状,探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的玉米产量水平差异显著,总体上以中部半湿润平原区最高,其次是东部湿润山区,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相对较低。不同生态区玉米施氮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东部最高,施氮的平均增产量与增产率分别为2.44 t hm-2和38.4%,其次为中部(2.40 t hm-2,34.3%),西部则显著偏低(2.21 t hm-2,33.4%)。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显著较高,其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分别为16.6 kg kg-1、65.9 kg kg-1和25.0%。随不施氮处理产量的提高,各生态区施氮处理产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氮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的相对变幅较中、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可见,应根据区域气候环境条件和施氮响应特征对氮肥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施用,建议吉林中部地区以维持作物需求为标准适当减少施氮量,东部地区可适度增加施氮量并配合栽培措施以消减光温资源不足对产量的限制,而西部地区应在培肥地力基础上推广高效节水用水技术,发挥水氮耦合效应以促进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3.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南方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Millennium’)适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30 d苗龄的南方型紫花苜蓿实生苗为材料,分析正常培养和250 mmol/L NaCl处理72 h后根中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双向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2-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LC-MS/MS)定量蛋白质组技术鉴定南方型紫花苜蓿根部响应盐胁迫差异表达蛋白,对所获得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可能耐盐潜在靶标蛋白.同时,选择5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3 857种定量蛋白,534种差异蛋白(变化倍数≥1.2,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281种,表达下调的253种.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子功能提示这些差异性蛋白主要参与转运活性、催化活性和酶调控活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核糖体等(P< 0.0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 0.05).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分别涉及到信号传递(8.99%)、抗氧化物(7.68%)、防御(5.61%)、蛋白质合成、加工和降解(14.79%)、能量产生与转运(5.81%)、代谢(26.97%)、膜与胞内运输(5.62%)和细胞结构、分裂和细胞骨架(2.06%)等.差异表达蛋白中与信号传递、抗氧化物和防御等相关的蛋白表达量总体上调,而与代谢和能量产生与转运相关蛋白表达量总体下调.qRT-PCR实验发现,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并不一致.研究发现组氨酸磷酸转移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类硫氧还蛋白、蛋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鸟苷二磷酸(guanosine diphosphate, GDP)解离抑制因子、脂质转移蛋白、β-1,2-木糖基转移酶和H2A/H2B/H3/H4核心组蛋白等可能是紫花苜蓿耐盐潜在靶标蛋白.本研究采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有效地筛选出南方型紫花苜蓿根部响应盐胁迫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认识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4.
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磷农学阈值是指导不同作物磷肥用量并获取最佳经济产量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同地区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作物种类、pH、温湿度条件下,作物的磷农学阈值不同。明确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典型潮土区小麦和玉米的磷农学阈值,并分析其差异。【方法】本研究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5年的定位试验,选取氮、钾肥施用充足和磷肥用量不同的NK (不施磷肥)、NPK (施用氮磷钾化肥)、NPKM (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1.5NPKM (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S (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 5个处理的试验数据,使用米切里西指数模型 (Mitscherlich exponential model) 拟合小麦和玉米的Olsen-P农学阈值,并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磷水平下两种作物的磷吸收利用特性,分析其阈值不同的原因。【结果】获得最大相对产量的95%时,潮土区小麦Olsen-P农学阈值为13.1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为7.5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低于小麦主要原因:1) 土壤磷水平较低时,小麦对磷缺乏更为敏感,而玉米可保持相对较强的吸磷能力,25年不施磷处理玉米吸磷量是小麦的1.4倍;2) 土壤Olsen-P含量达到玉米阈值,而未能达到小麦阈值时,可保障玉米籽粒、茎秆及小麦籽粒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但小麦茎秆磷浓度仅能达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68.9%,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获取较高产量的能力;土壤Olsen-P含量提高到小麦阈值后,小麦茎秆磷浓度提高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80.5%以上,进而可保障小麦获得较高的产量;3) 土壤磷素养分充足时,小麦对磷的吸收量大于玉米,且主要是由于小麦茎秆磷浓度和吸磷量随土壤Olsen-P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结论】小麦和玉米作为典型潮土区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1和7.5 mg/kg。由于两种作物的生理特性不同,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率较低,茎秆需要较高的土壤磷浓度维持正常生长,产量形成对磷养分需求更大。因此,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小麦的磷农学阈值更高,小麦季所需土壤磷供应量大于玉米季。为增强磷肥利用效率,减少磷肥投入量和土壤中磷素的过量累积,玉米季磷肥使用量应适当小于小麦季。当土壤Olsen-P水平高于作物磷农学阈值后,减少或短时间停止施用磷肥并不会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北疆降水多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合理方法有效认识降水的区域变化规律对指导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北疆4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降水序列数据,从气候时间序列中提取气候信号中各个尺度的变化,对北疆过去52a来的降水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过去52a北疆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尺度的变化,年际尺度的周期为5a和8a,年代尺度的周期为10a和30a。变化趋势上,降水量1985s之前呈减少趋势,在1985s之后呈增加趋势,且后期的增幅大于前期的减幅。突变分析表明北疆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是一种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序列的信号分析方法,将EEMD应用于气候要素时间序列,可提取可靠真实的气候变化信号,同时,EEMD可以得到气候变化的固有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26.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比较LIF和大鼠心肌条件液在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的差异, 从而选择较为合适的培养液用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深入研究。取怀孕3.5 d小鼠囊胚, 培养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 然后根据ES细胞培养液的不同分成2组,一组添加LIF的ES细胞培养液,另一组添加由大鼠心肌条件液组成的ES细胞培养液。结果显示,小鼠ICM的孵出率在心肌条件液中为76.30 %, LIF条件液中为59.35 %,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 在LIF条件液中比心肌条件液中能较早地分离出ICM,时间差分别为11、11、12、10和12 h,平均为11.2 h; 对传代的ES细胞集落,培养48 h时周边出现分化现象的ES细胞集落所占的比例在心肌条件液中为51.55%, LIF条件液中为31.69 %,两者差异显著(p<0.05); 第五代小鼠ES细胞核型正常率在心肌细胞条件液中为78.6 %, 稍高于LIF条件液中的76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8.
用A-PAGE鉴定谷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是结构基因编码的产物 ,其组成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作为对其编码的结构基因的标记。大量研究表明 ,禾谷类作物种子贮藏蛋白具有相当大的多态性 ,不同品种贮藏蛋白的电泳谱带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提供了一种表征基因型差异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1~ 3] 。谷子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是醇溶蛋白 ,占种子总蛋白的4 5 %~ 6 0 % [4 ] 。在研究材料很少的情况下 ,碱性检测条件下谷子醇溶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出的遗传差异很小或几乎没有[5,6 ] 。近年来 ,禾谷类作物种子醇溶蛋白以酸性聚丙烯酰胺凝…  相似文献   
129.
付芳婧  张卫星  赵致 《种子》2008,27(2):84-88
通过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气象条件下的田间试验,与在贵阳防雨棚内模拟干旱气象条件的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干旱条件对不同基因型自交系生长发育、形态、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玉米自交系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明显降低,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增加,光合叶面积减小,株高和穗住高降低,茎秆变细,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减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生理生化上也有较大变化,相对含水量降低,离体叶片保水力增强,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POD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舍能力下降。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因抗旱性的差异,对干旱气象条件的响应明显不同,其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有较大关系,其中s11、18599、交51和S7913等的抗旱表现较好,而5311、1125、79-1E和411等则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30.
荞麦属种质资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2008,27(5):39-4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H)8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和小粒组1个种)33份荞麦资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14条。不同物种的酶带为3~5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带和5条带。酶谱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酶带与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和苦养酶带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F.pilus相似,并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Epilus聚类最近,暗示F.megaspartanium和F.pilus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的祖先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