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9篇
  170篇
综合类   35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柳锦宝  何政伟  段英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01-204,211,237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能够将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实现预期效果,同时提供表格和图形两种数据。基于GIS技术、组件式开发技术,实现用计算机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数据管理、可行性分析、辅助决策以及各种查询;以岷江上游汶川县作为干旱河谷草地的典型,采用系统集成开发模式,在VB6.0开发环境中,基于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利用该地区土壤侵蚀等级、坡度、水体分布等因素作为退耕还林还草依据,进行空间分析,得出需要退耕还林还草旱地的数量及空间和属性数据。研究结果可以为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正>近期,国内尿素市场进入销售淡季,除出口少量拉动外,国内市场需求不佳,成交惨淡。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期国内尿素价格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个别地区出现小幅波动,下游市场均以"观望"为主。近期淡储将会在全国陆续启动,厂家将对此抱有救市的期待。华北地区稍有振幅尿素市场相对稳定近期全国尿素市场整体平稳,上周在山东调价的带动下,河北、河南、湖北三地出现价格的小幅下调,其中山东地区调价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3.
赵春子  李光春  金明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29-1443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一个4个层次11个指标6个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方面,对氧化沟、SBR法、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及高级氧化法等6种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中拟选取适合图们江下游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最优方案.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对6种处理技术进行计算、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的分值最高,为图们江下游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4.
塔里木垦区二年生红枣冻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地处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及塔里木河下游。根据兵团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减棉、增畜、增果、增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农二师党委及时作出了对三分之一塔里木下游团场实行"退棉还枣"的科学规划。近几年积极实施了1.33万公顷红枣基地建设。2009年在塔里木垦区采取酸枣直播建园——枣棉间种1333公顷酸枣;2010年嫁接骏枣。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对黄河流域下游城市群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并使用InVEST模型分析区域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通过空间分析探索生境质量的集聚效应,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索生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2005—2020年,黄河流域下游城市群生境质量水平整体较低,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402 2,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②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生境质量在空间上高度相关且呈现出两极集聚特征,生境质量在中原城市群西部、北部及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部高—高集聚;在郑州市、青岛市等在城市群中经济发展突出的城市低—低集聚。③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是影响黄河流域下游城市群生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强于单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论] 黄河流域下游城市群生境质量高值区要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生境质量低值区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杜绝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6.
石羊河下游物候季节的水热分配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物候季节,分析了石羊河下游地区1971-2000年各季节的水热分配状况及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物候季节的更迭与气候的季节性演变相吻合,稳定通过物候四季的温度界限分别为春季≥2.9℃,夏季≥19.0℃,秋季<19.0℃,冬季≤4.5℃。水热资源最丰富为物候的夏季,其≥0℃的积温和降水分别占全年的55.8%和62.5%。多年来,温度的四季变化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增长幅度依次为冬季>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年均温的升高以1986年为突变年,而冬季和春季气温的升高分别以1985年和1991为突变年;降水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年降水的波动形态与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则与夏季相反,有春湿夏干或春干夏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区域2001—2017年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2)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和西南部,从地形、降水和土地利用看,主要分布于海拔2 500~5 000 m、坡度大于15°、年均降水量800~1 200 mm的区域和林地侵蚀区。土壤侵蚀显著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其中以中山、亚高山区域和年均降水量400~800 mm的干旱河谷区域为主。(3)土壤侵蚀状况与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和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增加,土壤侵蚀现象越明显。(4)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较明显,侵蚀占比(轻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该类型的比例)分别为87.11%,39.75%和9.49%。(5)不同类型林地侵蚀占比由大到小为疏林地(15.04%)>针叶林(13.50%)>混交林(4.41%)>阔叶林(0.97%)。林地土壤侵蚀主要受降水和植...  相似文献   
128.
李桂鹏  苏志凯 《山东饲料》2013,(23):403+416
0.工程概况岷江特大桥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五通桥内,大桥的起讫桩号为LK1+452.328~LK2+458.328,全长1006m。岷江特大桥主桥上部为95+170+95m变截面三跨连续箱梁,断面形式为斜面2%的横坡,有内外腹板高差调整,底板水平,箱梁中线处梁高由4.5米变化至2米,桥板全宽为12.5米,其中翼板悬臂长2.725米.施工方法采用悬臂施工,预应力砼连续梁桥在悬臂施工时,由于墩梁铰接不能承受弯距,因此,施工时要采取临时支撑系统,待悬臂施工至少一端合拢后恢复原结构  相似文献   
129.
为寻找岷江柏木最佳的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以马尔康市天然起源岷江柏木为对象,从岷江柏木移植试验入手,结合已有的岷江柏木种质资源保存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研究:1)探讨了不同移植时间、不同树龄、不同修枝比例对岷江柏木移植的影响。试验共移植216株个体,1 a后成活8株,成活率3.70%。主根发达、须根偏少,土壤贫瘠且砾石含量多,移植施工的直接伤害、移植地环境难以完全相似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岷江柏木移植的成活率。2)比较了原地保护、异地移植、采种育苗、存入种质资源库等岷江柏木种质资源保护方式。提出在原地保存不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采取采种育苗,结合入库保存等方式保护岷江柏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0.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潘竟虎  刘普幸  赵军 《土壤》2008,40(2):306-311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0年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5年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林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程度减小,景观的稳定性降低.③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