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579篇
农学   716篇
基础科学   472篇
  792篇
综合类   3909篇
农作物   233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795篇
园艺   1046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东阳市巍山镇胡村片有茶园面积119 hm2,茶园面积广、数量多.前几年靠老技术、老设备加工珠茶,由于受茶农加工技术的制约,所产茶叶品质差、质量低,加之珠茶又属"大路货",市场上很不好销,经济收入连年滑坡,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之后,一些茶农开始学习手工炒制名茶技术,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制茶效益提高不大.巍山镇农机管理站的农机专管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为茶农们寻找一条机械化生产的出路.自2000年开始,利用胡村片紧靠嵊州市的有利条件,决定引进推广嵊州市的新型茶叶加工机械.  相似文献   
92.
中国茶园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但是由于丘陵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大多数茶园机械化种植能力较低。目前我国丘陵茶园的主要耕作方式还是浅耕除草,在家庭种植中还未普遍使用微耕机;采摘方式主要还是手工采摘,机械化操作不普遍。因此,主要研究了茶园机械化种植现状,分析研究了茶园机械化种植时存在的问题,为发展丘陵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超低量喷雾是近年来植物保护中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技术,每亩仅需喷施330ml以下的油剂农药,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雾滴直径很小,喷洒时省工省时,又不需用水,尤其适用于山地和缺水、少水地区.  相似文献   
94.
茶园施用沼渣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沼气》1993,11(2):44-45
沼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质肥料。本项目是分别利用沼渣和化学肥料作茶园基肥,进行肥效中区对比试验,观察沼渣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山区茶叶种植业合理利用沼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浙江茶情(4)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6,32(4):243-245
1“十五”浙江茶叶产业取得骄人业绩“十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单位面积产出、茶叶出口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31万亩)比2000年(193.3万亩)增加37.7万亩(增19.5%),2005年茶叶产量(14.4万吨)比2000年(11.6万吨)增2.8万吨(增24.1%),2005年茶叶产值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大棚茶园应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结果分析看出,该技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定向转化为茶树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有机及无机养料等,能显著提高茶树的光合效率、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7.
安化地处湘中,属雪峰山低山区。全县辖30个乡镇,1180个村,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总面积4950km^2,耕地面积42000hm^2,其中水田22667hm^2,旱土19333hm^2。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壤多以板页岩发育的红壤、红黄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发育。长期以来形成了适宜本地栽培的茶树群体品种——云台山大叶种。生产的“安化松针”茶,在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全省的三大名茶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667hm^2,年产各类干茶5000t左右。  相似文献   
98.
彭福元  李博 《茶叶通讯》2006,33(1):53-54
慈利县产茶历史悠久。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直隶澧州志林》之《云朝山记》有“云朝山邑(慈利)南九十里,高数千仞,高顶种有茶树,青香异味,昔人评之日云雾仙品。”1982年以前,全县有25个乡镇产茶,占乡镇总数的70%。现在该县茶园主要集中于三合口乡、庄塔乡、象市镇、江垭镇、国太桥乡等5个乡镇,面积1600hm^2,涉及茶农近4万人,是慈利县北部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99.
冬季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6,33(4):33-35
冬季气温低,茶园虫、病、草除越年生杂草外,均停止生长发育,以不同形式进行越冬。越冬时期长,是一年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在防治策略上仍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茶园冬季虫、病、草的防治,减少越冬基数,为来年春茶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在不同空间的自然分解变化过程,为茶园的物质养分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析茶(Camellia sinensis)修剪物、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植物残体在土壤、林冠和地表的分解特征、时间动态及不同阶段分解速率差异。【结果】植物残体自然分解过程中总体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空间的残体质量损失率为土壤>地表>林冠,具体为茶修剪物、光皮桦和猴樟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少,杉木和马尾松的残体质量损失率随高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空间、时间、树种及三者间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植物残体干重剩余率(P<0.01),影响最大为时间,其次为空间和树种,最小为三者交互作用。利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估计各树种分解系数发现,总体上林冠分解速率低于地表和土壤,针叶树种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小于阔叶树种。不同树种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地表和土壤中前期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