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38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宁省某尾矿库为例,基于GIS技术,利用2010年的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预测该尾矿库扩容后的生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尾矿库扩容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植被、生态景观和地形地貌的变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钼矿总储量仅次于美国,是全世界钼矿储量基础较大的国家之一,其中以河南省的钼矿资源最为丰富。随着钼矿资源开发的深入,尾矿库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拟建的河南商城汤家坪钼矿区尾矿库为例,探讨其水文地质勘察中应注重的关键问题,从而为识别类似钼矿山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积累经验,也为制定应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措施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能否节约水资源取决于渠系渗漏的水是否都转化成了被重新利用的地下水。本文建立了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的节水效果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的节水效果没有原来不考虑渠系渗漏水重新利用时简单估计的大,但仍然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以直接工程手段获取的数据及气象预测信息,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方法建立结构化特征集,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尾矿库的结构化特征集进行分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分,当评分值达到阈值时进行预警并输出灾情演变态势。监测系统的建成突破了国内以往进行单一指标监测的局限,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增加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减少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隙水压力监测是尾矿库坝安全监测极为重要项目,文章结合铁山垅钨业公司尾矿库安全监测,介绍了光纤光栅渗压传感器在尾矿库库坝中的埋设安装关键技术,通过现场监测表明光纤监测系统运行稳定,为加快光纤传感技术在尾矿库监测领域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尝试从微生态-古菌群落视角,评估中国西北某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效果,本研究在前期尾矿库表层覆土0~5 cm和5~15 cm两个垂向剖面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类金属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土壤古菌群落进行测序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铀尾矿库及毗邻区域土壤古菌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尾矿库与毗邻区域,尽管土壤中4个优势菌门和3个优势属呈现不均匀分布,但尾矿库内外土壤古菌优势群落结构基本已无显著差异;土壤古菌群落的α多样性(Chao1、ACE和Shannon指数)和β多样性(PCoA)分析显示群落间已不存在差异,群落组成已具有相似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TN(总氮)、TOC(总有机碳)、232Th、EC(电导率)是影响优势菌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并未造成库区内外土壤菌群结构的显著改变。尾矿库与毗邻区域的土壤古菌群落已无明显差异,说明尾矿库内外土壤古菌群落并未受到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类金属的显著影响,反映出尾矿库退役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邹城市国土面积1641km^2,地处鲁南煤田上方,全市压煤面积357km^2。煤炭的大量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和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大量矿区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98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分多期工程对塌陷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大部分治理改造后的池塘池堤为煤矸石修筑而成,渗漏水现象特别严重,且池塘较深,不易拉网,更不易干塘,底层鱼类如鲤、鲫等捕捞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白音诺尔铅锌矿尾矿库扬尘风积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尾矿库对周边植被的影响情况,对白音诺尔铅锌矿前山尾矿库沿扬尘方向覆有扬尘风积物地区进行植被和扬尘风积物的距离抽样调查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根据地面扬尘风积物厚度和植被生长状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以下3个区,距尾矿库450m以内为重度污染区,450~750m为中度污染区,750~1350m为轻度污染区;2地表覆盖的扬尘风积物越厚,植物吸收养分越困难,从而使植物存活率降低、长势差。3重度污染区比对照区自然植被减少4科9属17种,种数减少了77.3%,造成群落结构简单,许多植物种类丧失;中度污染区比对照区减少1科5属12种,种数减少了54.5%;轻度污染区比对照区减少1科4属9种,种数减少了36.4%。  相似文献   
10.
汉江上游铁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汉江上游某铁矿尾矿库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除Ti外均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以Cd超标最严重(超标12倍);形态分析表明Fe、Ti、As、Hg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残渣态,Mn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4.07%),Zn的易还原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2.07%),Ni和Co的易氧化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分别为28.99%、25.46%);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尾矿库区土壤Hg和Cd达到中-强污染等级,As和Co属中度污染等级,Fe、Zn、Mn、Ni以无污染-中污染为主,其余金属无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Cd和Hg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As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余元素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尾矿库采样区域整体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等级,尤其需要加强对Cd、Hg、As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