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13篇
  92篇
综合类   1784篇
农作物   242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521篇
植物保护   23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柑桔茎尖嫁接操作方法的改进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量模索试验,对影响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步骤嫁接种操作方法,了改进,改进的“⊥”压法能使供试品种嫁接成活率提高到60%-80%,而对照成活率则为38.5%-58.1%;采用不同浓度的6-BA作茎尖预处理,在3个品种试验中发现用0.5mg/kg的6-BA预处理10min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2.
棘孢木霉(GX004)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田间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菌株基本生物学特性、拮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C4)效果及其固体发酵条件的探索。本试验采用了室内菌丝生长、产孢量测定法、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不同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研究了棘孢木霉(GX004)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对FOC4的生防效果,利用水稻和菜籽饼作为固体发酵基质,探究在单因素不同条件下对其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及光照条件均对该菌的菌丝和产孢量产生影响显著,在培养温度为28℃时产孢量最大,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20;在pH5~6比较适合生长,在pH=6时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07;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在全光照条件下平均产孢对数约为9.17;在平板中GX004通过空间营养竞争等作用对FOC4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抑制率达85.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FOC4生长抑制率为39.5%;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2、103、104、105)个/ml时,不同孢子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对其平均抑菌率分别为74.0%、76.9%、82.7%、85.6%,当木霉孢子液的浓度为1.65×106个/ml时FOC4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秸秆与菜籽饼按质量比1∶ 1配比,经过121℃灭菌 30 min,接种量8%~12%接种,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 70%,在培养箱28℃下培养5天,在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2.0×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63.
建立葡萄脱毒技术并繁育和推广葡萄良种脱毒苗木,对于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研究团队在广西最先开展了葡萄脱毒技术研究。目前已建立了10种葡萄主要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并建立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葡萄脱毒技术,且已成功对‘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和‘巨峰’葡萄三个优良品种的带毒单株进行了脱毒。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2014~2015年采用随访调查、随机抽样、跟踪调查等方法,对广西7个香蕉主产区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及结合植株生育期、种植代数、灌溉模式及病原菌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几大香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5年平均发病率由上年的2.48%上升为5.78%,且发展蔓延迅速,其中钦州市发生最重,发病率达到了15.31%。该病菌在8月~10月是发病高峰期;香蕉孕蕾抽蕾期至幼果期是发病敏感期;香蕉种植代数越长,发病率越高;滴灌及微滴灌模式可有效减缓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草莓组培脱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变异问题。本研究采用单茎尖离体培养的方法,筛选适宜‘宁玉’草莓初代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适宜‘宁玉’草莓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MS + 6-BA 0.20 mg·L-1 + NAA 0.05 mg·L-1,适宜壮苗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MS + 6-BA 0.10 mg·L-1 + NAA 0.10 mg·L-1,适宜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1/2 MS + NAA 0.10 mg·L-1,本研究为建立‘宁玉’草莓单茎尖培养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6.
2.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有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双斑青步甲、捕食菅蓟马等。如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一龄飞虱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在秃尖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玉米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并对其秃尖QTL进行定位,为玉米秃尖分子机理研究及玉米抗秃尖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无秃尖性状的自交系S群411331为母本、有秃尖性状的自交系综53313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F2代群体.利用容量达10K的分子芯片获取大量SNP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NP分子标记,构建F2代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结合秃尖表型数据,分别采用QTL定位软件Rqtl和QTL.gCIMapping.GUI 1.1对相应的秃尖QTL位点进行鉴定及定位.[结果]F2代群体的平均秃尖长度为4.25 cm,说明其秃尖性状更偏向于父本综53313,秃尖整体较长,且秃尖变幅为0~6.1 cm,偏度和峰度值均位于-1.00~1.00,符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从2612个多态SNP分子标记中共筛选出2599个SNP分子标记成功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5624.3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2.27 cM.利用Rqtl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3、4、5、6、8和9染色体,其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解释遗传变异的14.4%和16.3%.利用QTL.gCIMapping.GUI 1.1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第1、4、5、6、8和9染色体,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与Rqtl检测结果相比,二者均在第8和9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检测到1个QTL,在第5染色体检测到的QTL位置也较邻近,且效应最大的2个QTL均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不同之处在于Rqtl在各染色体上只检测到1个QTL,而QTL.gCI-Mapping.GUI 1.1在第6和8染色体分别检测到2和3个QTL,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1个QTL,在第3染色体未检测到QTL,而Rqtl检测出的第1和3染色体QTL情况相反.[结论]玉米秃尖QTL分别位于第1、3、4、5、6、8和9染色体,其中主效QTL在第6和8染色体.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甘草粉的饲料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及免疫酶的影响,为甘草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草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饲料中,然后对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添加量0%为对照组,1%、3%和5%为试验组,各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56 d,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YP)、胃蛋白酶(PP)、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对尖吻鲈消化酶指标与生长特性指标间、免疫酶指标与存活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和5%试验组尖吻鲈的存活率(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试验组的体长增长率(BL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前肠AMS活力在3%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肝脏AMS、前肠LPS、肝脏LPS和胃LPS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前肠TRYP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PP活力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WGR、SGR与肝脏AMS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肝脏T-AOC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CAT活力、GSH-PX活力和POD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MDA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下降;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GSH-PX活力在3%试验组显著升高,LZM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下降.SR与肝脏T-AOC、肝脏T-SOD、血清T-AOC、血清CAT和血清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饲料中添加3%~5%甘草粉可更好地提高尖吻鲈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增长,协助杀菌,提高尖吻鲈的存活率;添加1%~3%甘草粉可增强尖吻鲈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过氧化物积累.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对尖吻鲈幼鱼具有促进消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4-D浓度为2.5mg/L+TDZ浓度为3.5mg/L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辣木的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木分生组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取材部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辣木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辣木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辣木新枝茎尖为最佳取材部位,用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 h,再用4%纤维素酶和5%果胶酶混合物酶解4 h,制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佳。核型分析表明,辣木染色体属于小染色体,有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n=28m,属于1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60.29%,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辣木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