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1389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148篇
  206篇
综合类   2680篇
农作物   28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303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选择不同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按不同经营密度分别设立固定标准地,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和最适密度选择。同时,在固定标准地内,对林分生长性状、形质指标、干物质积累量、枯枝落叶分解量及养分归还量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经营密度对林分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枯枝落叶分解影响较大,且以中等经营密度(0.7)效果最理想。在立地类型划分、最适经营密度选择、密度效应分析、径级-株数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育目标,分别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杨桦(胶合板材、普通建筑材、纸浆材)用材林高效经营技术,为科学经营存量种质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森林生产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砂田+地膜"西瓜栽培模式其优点是砂田能积蓄秋冬春三季的有效降水收住保墒,且在春播前的保墒提墒保温作用特别明显,春播前再进行覆膜,能加强保墒提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正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村,苗木种植大户郑广义是有名的苗木种植"老把式",侯营镇分管林业生产的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在侯营镇,郑广义既是科学种植苗木的能手,也是引领乡亲们同走致富路的带头人。百闻不如一见。笔者去侯营镇田庄村考察苗木种植情况时,巧遇郑广义正在村外的苗圃基地指导村民们种树。大老远,就听见他在大声地招呼那些忙碌的苗农:"大家注意看一下,这些白蜡树苗全部按4米×4米的间距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旱直播武运粳8号与济麦22轮作栽培技术,包括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旱沙田西瓜注水次数、注水时期、水肥一体化注水肥次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水次数试验以注水4次西瓜产量最高,注水1~4次的增产幅度为11.9%~29.1%;注水时期以西瓜苗期效果最佳,4个主要生育期注水的增产幅度为12.9%~36.8%;水肥一体化以注水肥3次增产最明显,注水肥1~3次的增产幅度为26.0%~41.2%。  相似文献   
106.
春尺蠖又称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在内蒙古等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桑、苹果、梨等树种。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一、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约7~9毫米,无翅。体灰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钝圆。雄蛾体长约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段均团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3):67-69,78
青麸杨膏药病是青麸杨的主要枝干病害,病菌在枝干上形成膏药状病斑。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病菌孢子靠风和蚧壳虫传播。一般树龄越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枝条生长年限越长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外来树种发病率高于当地树种;青麸杨与其他植物混栽发病率差异较大;栽植于低洼潮湿、通风不畅地段的青麸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增高。用桐油原液和5%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仇长礼 《山东饲料》2013,(5):283+352
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东北粳稻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价格逐年走高,稻农的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提高稻农的科学种稻水平,最大挖掘粳稻的产量潜力,提高东北粳稻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9.
2012-2014年襄州区连续三年对粳稻机械旱直播技术进行了产量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旱直播技术能够起到增产、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新砦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新密市,双洎河上游的高等级聚落。该遗址主体从龙山末期至新砦期,延续二百余年。本次对新砦遗址开展的系统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稻、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可鉴定的植物种子:包括狗尾草、胡枝子、草木樨、糙叶黄芪、藜、马唐、紫苏、水莎草、萤藺、菊科、荆条、铁苋菜等等。新砦遗址出土的农作物中,粟、黍和水稻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都很高,而又以粟为最,这种农作物组合体现了新砦遗址所在地区的稻旱混合农业经济模式。大豆的出现与其在龙山时期及之后的普遍种植情况相符合,而小麦即便已经传入新砦遗址,但显然还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新砦遗址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五谷丰登"局面初步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