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484篇
农学   360篇
基础科学   457篇
  231篇
综合类   2946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1319篇
园艺   365篇
植物保护   73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991.
2015年在浦城县仙阳镇水稻产能区进行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不同药量对病害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90 m L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对水稻安全并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92.
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高/低累积基因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培杂泰丰/丰优丝苗)进行土培试验,对比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胁迫下2个品种水稻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揭示DEHP胁迫下2个品种的生理生化和DEHP累积差异。结果显示,2个品种水稻体内DEHP含量随土壤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加,但生物量下降,而且培杂泰丰地上部的生物量敏感性响应指数和DEHP含量比丰优丝苗的高,说明前者对DEHP的耐受性更强。2个品种水稻体内丙二醛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土壤DEH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水稻可能通过提高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降低DEHP胁迫。丰优丝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培杂泰丰的高,可能影响到DEHP在水稻体内降解进而导致前者体内DEHP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93.
2015年,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安徽、湖北、江苏、广东和广西等地进行18.7 %丙环·嘧菌酯的水稻纹枯病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8.7 %丙环·嘧菌酯在600-750 mL/hm2使用剂量下,纹枯病发病初期(丛发病率达5 %左右)时用药1次,隔10 d再用药第2次,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突出,且显著优于对照,对水稻安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94.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病圃法测定了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著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3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的田间示范,调查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枯、黄萎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和70%。  相似文献   
995.
采用30%醚菌酯WP及对照药剂进行大青枣白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WP 1000倍液和2000倍液对大青枣白粉病均具有良好效果,明显优于20%三唑酮WP 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的防效。建议对大青枣白粉病防治时采用30%醚菌酯WP2000倍液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96.
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14 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79.24%、90.89%和91.75%,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是64.79%。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建议在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用1 000倍液对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997.
对嘧菌酯·氰霜唑30%水悬浮剂的助剂进行配方筛选,确定配方组成为嘧菌酯21%、氰霜唑11%、THB-3 1%,THB-4 4%、乙二醇5%、苯甲酸钠0.1%、黄原胶0.1%、硅酸镁铝1%、AF-9903 0.3%,水补至100%。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悬浮率,自发分散性,持久起泡性,热贮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评估,结果证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悬浮剂的标准要求,并且药效显著、用量低、无药害、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不同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机磷的矿化及植物的磷素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国内学者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时主要参照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中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而国外学者主要参照Dick《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中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PNPP)。但是,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生成物的过程中,常出现显色程度不明显的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基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也造成了测定方法选择的困难。为合理选择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选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各10个土样,分别采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且在显色阶段分别加入pH5.0醋酸盐缓冲液(DPP 1)和pH9.4硼酸盐缓冲液(DPP 2)的方法,以及PNPP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同时也研究了不同pH缓冲液和苯酚浓度对生成物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在显色反应阶段加入pH≤6的缓冲液时,苯酚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不显色;当加入pH≥8的缓冲液时,两者之间显色且苯酚浓度和吸光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这说明pH低是导致高苯酚浓度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显色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采用PNPP方法测定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10个样本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较DPP 2增加了70.04%、42.44%和21.17%;极差分别是DPP 2的27.18倍、26.85倍和39.43倍。总之,如果选用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应在显色阶段加入碱性硼酸盐缓冲液;选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是更为简单和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18%吡唑醚菌酯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对其进行了不同剂量种子包衣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与种子比例为66.67 g∶100 kg时,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57.97%。  相似文献   
1000.
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荒漠地区设施园艺中的推广和应用,以番茄和辣椒为材料,设置清水、叶面肥和外源ALA(5-氨基乙酰丙酸)3个处理,研究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荒漠区番茄和辣椒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LA和叶面肥均可促进荒漠区番茄和辣椒的生长,并显著改善果实相关品质。其中ALA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冠径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5.45%、8.33%、13.69%和8.58%,辣椒叶片数提高22.79%;番茄果实固酸比提高8.86%,辣椒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提高8.59%,并且还能够提高番茄和辣椒的产量。可见,ALA和叶面肥对荒漠区设施番茄和辣椒的生长都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