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7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396篇
林业   1793篇
农学   2900篇
基础科学   602篇
  2542篇
综合类   17124篇
农作物   1105篇
水产渔业   2566篇
畜牧兽医   5418篇
园艺   1747篇
植物保护   1057篇
  2024年   325篇
  2023年   1165篇
  2022年   1212篇
  2021年   1674篇
  2020年   1625篇
  2019年   2023篇
  2018年   805篇
  2017年   1459篇
  2016年   1979篇
  2015年   1645篇
  2014年   1836篇
  2013年   1854篇
  2012年   2736篇
  2011年   1871篇
  2010年   1414篇
  2009年   1727篇
  2008年   1774篇
  2007年   1776篇
  2006年   1381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鲢鱼鳞片胶原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和酶提取法,从淡水鲢鱼鳞片中提取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经紫外光谱分析显示,所提取的胶原蛋白与I型胶原蛋白标准品接近.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ASC和PSC是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992.
用线粒体DNA的D-loop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延吉、敦化和辽宁法台3个区域的29尾拉氏鱼岁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的遗传多样性.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783~785bp D-loop和818bpCyt b的同源序列.两者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29尾个体分别存在47(D-loop)和89(Cyt b)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出15 (D-loop)和1l(Cyt b)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Hd)分别为0.8966 (D-loop)和0.8990(Cyt b),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x)分别为0.0246(D-loop)和0.0498 (Cyt 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9.2857(D-loop)和40.7365(Cytb).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9.02%(D-loop)和81.69%(Cyt b)变异来自群体间,20.98%(D-loop)和18.31%(Cyt b)来自群体内.单倍型呈明显的地理差异,分成2个分支,一个以延吉群体为主,一个以法台群体为主.拉氏(鲮)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该结果可为拉氏(鲮)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生长性状相关基因,运用RT-PCR、TA克隆和核酸测序等技术对兰州鲇MyoD基因的CDS区及全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兰州鲇MyoD基因的完整CDS区序列810 bp(Gen Bank登录号:KT277551)及MyoD基因全序列1 210 bp(Gen Bank登录号:KT339175),包括部分5'端63 bp和3'端58 bp;ORF区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长度分别为510 bp、80 bp和220 bp,内含子长度分别为156 bp和123 bp,编码2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可溶酸性蛋白质;预测亚细胞定位MyoD主要分布于细胞核(56.5%),MyoD二聚体结构是一个螺旋-环-螺旋(b HLH)。基于12种鱼类MyoD基因CD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及编码区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yoD基因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且兰州鲇MyoD与斑点叉尾、白鲶鱼、蓝鲶鱼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94.
3种淡水鱼肌肉脂质的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单不饱和和脂肪酸16∶1n-9、18∶1n-9和18∶1n-7;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和22∶6n-3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和20∶4n-6。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的脂肪酸模型跟深海鱼类相似,而且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就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藻液及各组分对鳀鱼(Engraulis ja 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鳃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对赤潮异弯藻的敏感性时期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在同等条件下藻细胞内容物对鳃鱼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毒性最大,其次是藻细胞碎片和藻液,去藻过滤液的毒性最小。暴露在高浓度90000c/ml藻细胞内容物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4%;而在同浓度的去藻过滤液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75%。藻细胞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对鳃鱼仔鱼96hI。C∞分别为2818、6760c/mL.  相似文献   
997.
2014—2015年对宣成到官庄境内似鮈生活的汀江河段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结果表明该江段水温、溶解氧和pH分别在17.2~28.5℃、7.03~8.63 mg/L和6.75~6.83之间变化;似鮈喜欢栖息多砾石或沙石的环境,一般隐蔽在石缝里。汀江似鮈每年4—7月为繁殖期,产卵盛期为5—6月;性成熟年龄为1~2龄,体重在8.1~56.3 g之间;雌鱼怀卵量为213~550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0~120粒/g·体重,成熟系数为1.07%~8.37%,雄鱼成熟系数为0.41%~4.85%;产沉性卵,深黄色,卵径为(0.762±0.015)mm。产卵场水深约1.5~2.5 m,溶解氧为7.85~8.41 mg/L,水温为18.6~26.7℃,pH在6.8~7.2之间,底质以沙砾为主。  相似文献   
998.
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选择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65个样品共检测出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62 3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23。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鳙群体内(97.6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4.60%。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养殖鳙群体交叉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布。选择压力分析推测鳙养殖群体主要受到纯化选择作用,说明当前的人工选择对鳙线粒体基因的影响有限。河南省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地理距离、异地引种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置14、17、20、23和26℃五个温度梯度,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云南盘仔鱼为实验对象,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统计死亡数量,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云南盘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进程加快;实验结束时,23℃组云南盘鮈口吸盘最早发育完整,20℃组云南盘鮈存活率最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20、23和26℃组间全长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几个温度对云南盘的全长、体重生长产生的效应大致相同。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以20~26℃作为云南盘的养殖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