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58篇
  免费   2528篇
  国内免费   5571篇
林业   6637篇
农学   3975篇
基础科学   5119篇
  8577篇
综合类   32323篇
农作物   3250篇
水产渔业   1921篇
畜牧兽医   6318篇
园艺   2289篇
植物保护   2148篇
  2024年   793篇
  2023年   2245篇
  2022年   2614篇
  2021年   2620篇
  2020年   2353篇
  2019年   2617篇
  2018年   1540篇
  2017年   2342篇
  2016年   2838篇
  2015年   2916篇
  2014年   3487篇
  2013年   3442篇
  2012年   4042篇
  2011年   3868篇
  2010年   3628篇
  2009年   3535篇
  2008年   3588篇
  2007年   2868篇
  2006年   2383篇
  2005年   2262篇
  2004年   1982篇
  2003年   1958篇
  2002年   1366篇
  2001年   1374篇
  2000年   1225篇
  1999年   967篇
  1998年   1015篇
  1997年   929篇
  1996年   913篇
  1995年   912篇
  1994年   809篇
  1993年   657篇
  1992年   529篇
  1991年   558篇
  1990年   544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机采辣椒品种性状、产量的影响,以适宜机采的辣椒‘辣研10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P0:38 480株/hm2、P1:51 307株/hm2、P2:76 961株/hm2、P3:102 615株/hm2),分别于贵阳、遵义两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株高呈增加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辣椒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均在高密植条件下(P3)时达到最小。辣椒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高密植处理条件下(P3)达到最大,发病率分别为41.67%(贵阳)、43.33%(遵义),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贵阳)、29.86%(遵义)。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单株辣椒光合作用大幅下降:P1、P2、P3处理条件下光合速率分别较P0处理显著降低13.94%、24.73%、29.66%(遵义);P1、P2、P3处理条件下辣椒叶片蒸腾速率较P0降低10.02%、19.81%、42.12%(贵阳)。辣椒总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商品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商品果产量在P1条件下获得最大值,相对于P0、P2、P3贵阳辣椒商品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6.43%、32.81%、41.67%,遵义提高了20.25%、26.67%、61.02%。综合辣椒生长与商品果产量,贵州机采辣椒‘辣研102’最佳种植密度为51307株/hm2。  相似文献   
2.
林俊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40-42,44
为解决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表缺乏的问题,通过收集样木、样地数据处理、备选模型求解、模型选优、模型优化等思路和过程,建立了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经TOPSIS法模型选优显示,单木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最佳模型均为P=a0D-a2t-a1;利用免疫进化算法(IEA)进一步优化了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预估精度,并据此编制了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表.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武威市凉州区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其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马蓝高产栽培方法。[方法]收集云南、贵州马蓝与四川芦山县马蓝对比,并从种植密度、栽种期和追肥方面开展研究。[结果](1)芦山县马蓝在株高、茎基直径、叶长、叶宽、分枝数、产量和含量上优于云南、贵州马蓝;(2)种植密度以30cm×40cm为宜;(3)适宜栽种时间为9月~11月;(4)三次追施复混肥40kg/亩、50kg/亩、50kg/亩,马蓝产量高。[结论]在9~11月,采用30cm×40cm的密度种植,并于3月底4月初、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复混肥(尿素:复合肥=1:1)40kg/亩、50kg/亩、50kg/亩,芦山县马蓝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6.
7.
净菜的广泛使用能提高餐饮企业的出餐率,减少其后厨面积、劳动用工和厨余垃圾。基于北京地区708份餐饮企业净菜需求的问卷调查样本,运用垄断竞争市场理论和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影响餐饮企业净菜使用行为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对净菜了解程度不够和净菜价格偏高是制约餐饮企业使用净菜的主要因素,具有不同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餐饮企业选择净菜的倾向性不同。建议在餐饮业大力开展净菜宣传科普工作;大力扶持净菜加工企业和发展相关技术支撑体系以降低净菜价格。  相似文献   
8.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是云南特有珍稀竹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文章以野外调查获取的流苏香竹分布信息为主,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19个气候因子,预测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市等地,除迪庆州、丽江市和昭通市外,云南其他区域均有低适生区零星分布。在未来2050s和2070s的2个时间段,基于2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尤其是SSP5-8.5路径下,高适生区面积仅为当前的12.51%(2050s)和18.63%(2070s);中、低适生区在SSP1-2.6路径下,显著扩张(2050s)或略微扩张(2070s),在SSP5-8.5路径下,则大幅收缩。流苏香竹野外实际分布区及其潜在分布区均以斑块状为主,可能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影响流苏香竹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流苏香竹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根据其野外分布状况,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在其潜在适生区内适当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基于GMS中的MODFLOW模块构建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模型结构(含水层厚度、参数分区)与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不确定情景(含水层下边界概化为隔水底板平均值870 m)与实际情况水头差值绝对值的累计和最大为701 m,对模拟结果起了主控作用;当含水层下边界概化为910,940 m时,累计和分别增加为1 013,1 593 m;与仅考虑单个不确定性因素相比,同时考虑模型参数与含水层不确定情景累计和最大为738 m,同时考虑参数分区与含水层不确定情景累计和最大为791 m.因此,在构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时,应优先考虑含水层空间结构概化的合理程度,同时考虑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对模拟结果的综合影响,使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真实的地下水流状况.  相似文献   
10.
王学鹏 《中国饲料》2021,(2):125-128
粮食和饲料的国际贸易促进了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系统的专业化和集约化。专业化动物养殖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大豆和玉米,虽然提高了动物生产力,但也促使作物和动物生产系统在空间上的分离。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大豆和玉米的贸易变化,并将其与养殖密度和整个食品系统中营养平衡的变化联系起来。这一变化与不同的营养管理条例的差异和动物饲养密度的空间变化有关。深入解析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动物饲料国际贸易、养殖密度与氮磷平衡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