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9篇
  55篇
综合类   135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65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72.
20 0 3年11月15日下午,继上午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完成新闻发布会后,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领导陪同下,来西南农业大学视察。在生物工程大楼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陈至立同志一边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的介绍,一边观看了展示我校蚕桑研究成果的展图,特别是在刚刚完成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汇总图前,陈至立同志仔细询问,并和科研人员合影留念。陈至立同志一行还参观了实验室,为西南农大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建的基因组应用研究实验室揭牌。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在认真听取了向仲怀院士关于…  相似文献   
73.
家蚕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地说,蚕得病后是很难治愈的,故对蚕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尽管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然而蚕在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养蚕期间务必加强蚕病的防治工作.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的常见病有10多种,属于病毒性的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属于细菌病的有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病和卒倒病;属于真菌病的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节肢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有蝇蛆病和壁虱病;另外,还有农药、煤烟及工厂废气引起的中毒症等.现将这些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4.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广西蚕桑业从80年代后进入较快发展期,蚕茧的年产量从1980年的3.62万担上升到2004年的210万担,20年间增长了将近60倍;年产茧量排名从全国的第八、九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已步入全国蚕业大省行列,成为仅次于江苏省的我国蚕茧主产区之一。广西蚕桑业发展速度如此快,除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外,科技进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6.
条件基因打靶技术是通过借助位点特异性重组酶和预先引入宿主基因组的重组酶特异识别位点,在宿主特定发育阶段的组织或细胞中实现目标基因时空特异性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突变操作的技术。目前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s musculus)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的功能基因研究,并逐渐成为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进行基因操作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系统地开展了家蚕(Bombyx mori)条件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发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于多种不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平台。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目前最为常用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系统概述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家蚕条件基因打靶策略及其应用,并对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7.
利用对氟化物高度敏感的家蚕品种733新和高度耐受性品种T6构建耐氟近等基因系,对回交15代的近等基因系群体从幼虫2龄眠起开始至4龄第3天连续添食200 mg/kg Na F溶液浸渍的桑叶,调查蚕体重要代谢酶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解剖获取4龄3 d幼虫中肠组织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的结果显示,近等基因系群体中耐氟个体中肠的GST表达量比敏感个体明显上调。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T基因在耐氟个体与敏感个体中肠、血淋巴、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对5龄1~6 d幼虫中肠、血淋巴中的GST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对氟化物的抵抗力可能与体内GST酶活力的强弱有关,由于受氟化物刺激的诱导,可能导致GST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家蚕耐氟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8.
家蚕胚胎滞育的生理生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蛹期由咽下神经节合成和分泌的大量滞育激素(dH)作用于卵巢,引起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主要包括H2O2水平降低、山梨醇积累、葡萄糖减少、呼吸耗氧量下降等,最终导致家蚕胚胎进入滞育。本文综述了家蚕胚胎滞育的生理生化研究概况,以期为家蚕胚胎滞育机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
Ras(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蛋白是GTPase超家族成员之一,该蛋白质可以将细胞外信号传导到不同的细胞,从而调控细胞的吞噬作用、凋亡、抗微生物侵染的酶防御系统等生理过程。运用RACE技术,从家蚕中肠中克隆出一个新的BmRas3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987 bp,包含5′UTR(153 bp)、3′UTR(279 bp)和一个编码184个氨基酸残基的ORF(555 bp)。BmRas3具有小G蛋白的典型特征,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GTP/GDP结合结构域,1个效应子结合结构域以及1个烯丙基化的CAAX基序。多重比对发现BmRas3与海波斯莫科马属蛾(Hyposmocoma kahamanoa)Rap1、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Rap-1b、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Rap1的序列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BmRas3与这些蛋白质的亲缘关系最近。BmRas3在食桑期的表达量高于眠期;在感染BmNPV的家蚕中肠和脂肪体中,BmRas3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提高,且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暗示BmRas3可能...  相似文献   
80.
以体质强健、多丝量为育种目标,利用优良多丝量蚕品种与强健性品种为亲本,杂交后代在春、夏、秋不同环境条件下交替培育,经连续多代攻毒和活蛹缫丝筛选,育成了具有抗血液型脓病特点的斑纹限性新品种N33改K、8535CK、湘34K和湘48K等,最终通过多元组配方式组配成了一代杂交新组合N33改K·8535CK×湘34K·湘48K(武·陵×映·秀)。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强健好养、茧丝质优、抗逆性强的特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省级实验室鉴定新组合的秋季平均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为17.36 kg和3.81 kg,茧丝长为1 212.7 m,洁净为96.0分,均与对照品种871×872相仿;虫蛹统一生命率为95.63%,比对照高7.14百分点;春季主要经济性状也和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对BmNPV的耐受能力显著增强,BmNPV对2龄起蚕的LD50为6.45×1010 mL-1,是对照品种秋丰×白玉LD50的1.09×105倍。该杂交组合已于2021年通过重庆市蚕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