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林业   370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341篇
  694篇
综合类   145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272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中国省域用水量的空间关联结构和驱动效应,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省域用水量的统计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得到省域用水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了省域用水量空间关联网络。通过网络整体特征、个体中心性和块模型分析省域用水量的空间特征,发现省域用水量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定,但网络密度、网络效率较低,各省域用水量的空间关联还有待加强。其次,通过LMDI方法将区域用水量空间差异的驱动效应分解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分析了4个板块区域间用水量差异的驱动效应,挖掘缩小区域用水量差异的有效措施。最后,提出了减小用水量和用水量整体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带有新的非单调线搜索的非单调信赖域算法.当试探步不成功时,算法沿着试探步的方向求得下一个迭代点,其中步长运用新的非单调二阶线搜索计算,这种方法没有重新求解子问题,减少了计算量.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993.
采用LB液体培养基,按照1∶500的比例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河流弧菌(V.fluvialis)进行扩大培养,并测定不同时间段细菌培养液光密度D_(600nm)值和重量来间接反映其生长情况。结果显示,鳗弧菌在5.75h时为1.046,溶藻弧菌在4.5h时D_(600nm)为1.064,河流弧菌在3.75h时D_(600nm)为1.071。这表明河流弧菌生长速度最快,溶藻弧菌次之,鳗弧菌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994.
对大通河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和定量评价,以期为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大通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估算,并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面积为12 683.6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83.83%,年均侵蚀模数为6 274.76 t/km~2。侵蚀强度整体表现为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草地,侵蚀面积占比高达55.50%,灌木林次之。在0~25°坡度范围内,侵蚀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在25°时达到最大侵蚀面积。微度侵蚀主要发生在0~10°坡度范围内,中度以上侵蚀等级的侵蚀面积均在25°坡度范围时达到最大值。林草过牧滥伐、城镇无序扩张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适度控制人类活动、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流域内今后土壤侵蚀治理及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5.
该文选取上砂河流域新岭、上砂、吉龙、富口4个代表站1959—2015年实测逐月降水资料,利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sen+Man-Kendall法及其他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内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砂河流域各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900~2300mm,主要集中于3—9月份,年降水量在1959—2015年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乡镇行政区划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襄河流域控制单元进行了划分,调查了单元内各污染源污染指标的排放入河情况。根据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计算了各控制区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任务量和具体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种植业,首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基于襄河流域3个控制区,9个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案,各控制单元排污入河量均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其水环境容量。近期削减任务量较高为下游C段控制区的襄河镇、六镇镇和十字镇等3个控制单元,为保证襄河入滁河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其CODcr、氨氮和总磷的削减比例要分别达到54.6%、82.9%和85.7%。  相似文献   
997.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试验分析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吸收、碳固定、碳排放以及转移出村域农业生态系统外的碳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大于碳吸收,村域农业生态系统表现为明显的碳排放源。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向大气排放的碳量分别为18 688、16 690、19 970、4 385 t,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15、10.4、12.6、4.4 t·hm-2,分析表明不同农业循环模式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8.
 运用相关关系分析确定权重系数,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进行土壤综合肥力分析。通过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pH值等5个土壤肥力指标测定,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自然林、混合林、茶园、玉米地、橡胶林、水稻田)的38个表层(0~20cm)土壤肥力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排序为:自然林(64.30)>混合林(60.66)>茶园(57.09)>玉米地(52.66)>橡胶林(41.49)>水稻田(35.81)。  相似文献   
999.
以贵州省毕节市六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地区水资源承载状况的基础上,选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六冲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采用扣损法计算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并考虑洪家渡电站运行对六冲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冲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良好,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51亿m~3,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水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Budyko理论定量分析窟野河流域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植被变化可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水文过程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揭示植被时空变化格局,明确其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是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的前提,也是植被恢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植被恢复的典型半干旱区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植被指数NDVI和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分析了1982—2015年植被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结果  (1)径流突变点在1998年左右,突变点前后,径流和人类取耗水变化率分别达到?55.5%和92.3%,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降水、干燥指数分别增加2.6%和1.9%,前后两个时段差异不显著(P > 0.05)。(2)流域植被指数NDVI在突变点前后差异显著,88.7%以上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P < 0.001),尤以下游明显,表明植被得到了极大恢复。Budyko弹性模型中表征流域属性信息的参数最优值为2.37,拟合出来的参数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20.407和?1.868(P < 0.05),表明拟合效果较好,适用性较强。(3)植被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达到84.9%,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分别为9.3%和5.8%。  结论  窟野河流域内植被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植被变化成为决定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植被变化的长期生态水文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