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刚俊 《农业考古》2019,(1):260-261
施由明先生所著《赣鄱宗族文化研究》,是一部研究江西古代乡村社会文化的力作,史料厚实,原创性,创见多,对以古代江西为视角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呈现出双重效应.完善农村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因势利导加强宗族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质和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完成宗族性政治参与的现代民主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3.
在以宗族为本位的社会中,宗族文化的产生合乎国情又顺乎民风,宗族文化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本文通过对宗族文化特征的理解,分析其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以公民文化为导向和加强乡风文明的建设,以此为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24.
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宗族既是族内秩序的构建者,也是维系村落秩序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精英通过编撰族谱、制定祭祀规则、推行礼俗教化、实施经济救助等措施,积极推动宗族组织化进程,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村落社会实际权力的掌控者。位于祁门十一都的祁东吴氏宗族通过宗族秩序的构建和完善,提升了吴氏宗族在村落社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25.
黟县宏村万氏宗族遗存了将近三百份的万氏宗族文书,时间跨度达268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万氏宗族迁徙至宏村的历史片断以及与主姓的经济互动。黟县宏村万氏遗留文书显示徽州人口异姓之间的本土迁徙现象在清朝早期就已经出现,揭示了清中期之前徽州宗族统治的增强并不能掩盖住徽州宗族内部松解问题——村庄地缘性在逐渐消解着,村庄的社会性在逐渐形成中。然而对于迁徙到异姓村庄的庶小宗族来讲,面对强宗大族仍然要在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向大宗看齐,否则就会沦为佃仆或者被驱逐。  相似文献   
26.
管博丽 《甘肃农业》2006,(5):216-217
本文主要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对来描述和分析一个农村社区的丧葬仪礼的过程,并对其社会功能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27.
中国农村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农村法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但多数学者视中国传统文化为法制现代化的障碍。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现代法治的基因以及乡村宗族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乡村宗族文化中蕴涵的规范意识是农村法制的生长点;乡村宗族势力构成的法治集团是农村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中国乡村的“空心村”现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出现了“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学术界主要归纳为国家政策城乡差异化、经济转型与民工潮涌动,本文则认为,其深层次则是应该是住宅商品化进程、明代以来民宅选址所考虑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等的结果,这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1840年以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继续,即人们先是摆脱宗族和地缘聚居模式,向现代个性特征模式转变;是传统的着眼于安全考虑的聚居型向现代方便、舒适型,便于商品化发展的转变,是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传统村落格局进行重新构建。通过分析“空心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政府要通过系列改革行动有机地改变空心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历史上徽州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礼教、宗族制度的压迫下,精神、思想和行为受到严苛的限制。作为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州建筑类型、形态、空间组织方式以及装饰等在展现徽州建筑艺术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徽州女性精神、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和关怀,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牌坊与宗祠虽给予女性一定的尊重,而其实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纪念碑;徽州民居和宅院内向性封闭式的空间格局虽是徽州女性的精神家园,也反映出对徽州女性的制约;有关徽州女性题材的建筑雕饰在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对妇德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村民自治研究凸显。研究村民自治必须 立足于乡村社会,宗族文化则是村民自治实施的乡村文化基础。本文以宗族文化浓厚的潮汕地 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潮汕农村社会,探讨宗族文化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为潮汕宗 族文化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