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林业   682篇
农学   661篇
基础科学   222篇
  287篇
综合类   5068篇
农作物   421篇
水产渔业   419篇
畜牧兽医   2038篇
园艺   1255篇
植物保护   36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790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绿僵菌高致病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离来自不同昆虫的绿僵菌,和同一菌株不同单孢子的分离体试验,对菜青虫致死率有明显差异。以“3305—6”菌株的致死率最高。致死率与培养基含氮量有关,以察氏培养基上的培养体致病力较高。  相似文献   
92.
为了进一步了解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通过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外界条件因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茵茵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pH为7.分生孢子在梨果肉和表皮上萌发率差异不显著,且在梨表皮30℃培养12 h,萌发率可达95.8%.同时证明接种病菌发酵液粗体毒素可导致库尔勒香梨发病.对于7种杀菌剂室内抑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得出甲基托布津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其2 000倍液抑菌率为92%.  相似文献   
93.
应用3种肿瘤细胞模型对未破壁灵芝孢子、机械破壁灵芝孢子和全灵芝剥壁孢子进行抗肿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破壁及不同破壁方式的灵芝孢子对人恶性乳腺癌细胞(MT-1)、人恶性淋巴癌细胞株(Jurkat)、人恶性脑肿瘤细胞(U343)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弱为全灵芝剥壁孢子机械破壁灵芝孢子未破壁灵芝孢子,表明破壁的确能提高灵芝孢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而且选择破壁的方法也很重要,生物酶法破壁能使灵芝孢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大大提高灵芝孢子的功效。  相似文献   
94.
芸薹属作物小孢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发展 被子植物的花药中,细胞按染色体的倍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倍体细胞,即由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小孢子(未成熟花粉);另一类是二倍体细胞,如药隔、药壁及花丝等组织.1950年Tulecke首次成功地培养了数种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发现在特定的培养基上,一些花粉可以不按正常的发育途径发育成成熟花粉,而是形成愈伤组织,1964年印度学者Guha和Ma heshuari首次报道从毛蔓陀罗花药培养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1972年Sharp等用看护培养法培养番茄的离体花粉,获得单倍体无性繁殖系.1973年Nitsch等首先成功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毛蔓陀罗的小孢子胚与再生株.1982年,德国的Lichter等人成功诱导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胚及再生植株.自此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芸薹属作物中,小孢子培养已在埃塞俄比亚芥、黑芥、大白菜、结球甘蓝、小白菜和芜菁等蔬菜上获得成功.1989年日本学者Sato首次报道成功地诱导出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和再生植株.1992年国内学者曹鸣庆等报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目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已经涉及芸薹属的6个主要栽培种.  相似文献   
95.
为阐明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及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差异.以自育的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系)TB9-CMS和保持系(O型系)TB9-O为试验材料,在甜菜花芽分化、现蕾初期、开花初期分别进行4次花蕾取样.电子显微镜观察花药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甜菜单胚CMS系与。型系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甜菜单胚CMS系花药壁产生初始期与。型系相似.但小孢子母细胞的数量较少,液泡化明显;绒毡层发育初期也形成乌氏体原始颗粒,但仅维持初始状态而停止发育:绒毡层在四分体期收缩离位,瓦解内移;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较厚,小孢子逐渐变异开始退化。观察还发现,甜菜绒毡层细胞间以及形成四分体的胼胝质壁间有胞间连丝结构.  相似文献   
96.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7.
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3512A分离自中国南海柳珊瑚。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对多种动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对高温、酸和弱碱具有一定耐受性。利用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作为靶标菌,结合酸沉淀、快速柱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手段,对菌发酵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两个活性强的单一化合物,化合物1和3。排油圈试验、甲苯乳化试验、TLC原位酸水解,以及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多种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3均为脂肽类化合物衍生物。  相似文献   
98.
将3株香蕉枯萎病生防菌bio-B、bio-d4和bio-d5分别与杀虫剂福气多、乐斯本、绿色金通混合,测定其混合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杀虫剂对生防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B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而福气多减弱bio-B的抑菌作用;福气多、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bio-d4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d5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而福气多减弱bio-d5的抑菌作用;杀虫剂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B的生长影响最大,bio-B与绿色金通混合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明显小于对照;杀虫剂福气多对生防菌bio-d5的生长影响最小,bio-d5与福气多混合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明显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
通过不同条件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甲醛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率达88.89%,冬孢子在麦芽糖和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84.49%。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冬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冬孢子在28℃时最适合萌发,达89.67%,在pH为7时萌发率最高达89.02%。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筛选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最适培养基, 以提高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生长速度, 选取了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转化子(ZHZ-1, ZHZ-2, ZHZ-3)进行培养试验?用6 mm打孔器打取菌饼, 将菌饼置于9种培养基上16℃避光培养?观察?测量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的菌丝生长情况?菌落直径等主要指标, 结果表明, 9种培养基中, 3种转化子都是在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CM)上生长状况最好,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ZHZ-1转化子在CM培养基上菌落圆形,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2转化子菌落圆形,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3转化子菌落云纹状,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