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29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解乳山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养殖贝类对重金属富集情况,按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湾内和湾外的表层海水,并于秋季采集湾内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分析海水及牡蛎体内Cu、Pb、Zn、Cr、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海水质量与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结果表明:乳山湾湾内湾外海域水质较好,除冬季Zn以及春、秋两季的Hg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点位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为"清洁"。乳山湾湾内和湾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乳山湾内养殖牡蛎体内Cd和Zn的浓度远远高于湾内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表明太平洋牡蛎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仍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2.
黄鳍金枪鱼 (Thunnus albacares) 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CPO) 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据1990—2020年世界各国在中西太平洋的围网和延绳钓作业以及海洋尼诺指数 (Oceanic Niño index, ONI) 数据,分析了常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 和加入ONI标准差为协变量的动态ARIMA模型在渔业资源量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ONI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的影响。结果表明:1) 常规ARIMA模型能够充分考虑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变化特征,可用于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长期拟合;2) 相比常规ARIMA模型,动态ARIMA模型的拟合度更好,拟合值和真实值的相关性更高,同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更小;3) ONI对中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域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不同,相对而言,在赤道以北,ONI的影响因素更关键,模型的拟合度更高;4) ONI对中西太平洋不同渔业的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有差别,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存在滞后1~2年的影响,而在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现象时,对围网渔业的影响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  相似文献   
33.
选择5—9月的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作为环境因子,采用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对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获量进行评价。假设ΔU(观测和预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残差)是由SST引起的,从而将SST引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评估模型中。根据1960年以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业整体发展情况,以1993和2003年为界对1985—2014年的总渔获量进行分段分析,分别为:1985—1993年、1994—2002年和2003—2014年。根据是否引入SST和引入SST后是否分段,分别构建了3个Schaefer模型和3个Fox模型。结果显示,分段Schaefer model-SST的拟合效果最好,ΔU与SST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渔获量在18~23℃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建议: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情况不同而进行分段分析,这样可以提高拟合效果;用分段Schaefer model-SST对未来渔获量进行评估,以期对相关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相似文献   
35.
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需要深入;柔鱼年龄约为1年,为短生命周期种类,其年间资源补充量变化的机理及其与环境关系初步得到掌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资源,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开展北太平洋柔鱼资源调查和渔业生物学研究,建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柔鱼资源监测网络,建立符合柔鱼生活史特征的资源量评估模型及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6.
热带云团(Tropical Cloud Cluster,TCC)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热带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对热带地区的农业活动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TCC是TC的初始胚胎状态,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展为TC,TCC的发展率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能够发展为TC的TCC所占的比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是西半球TCC和TC活动活跃的海域。利用1982—2018年的TCC和TC数据,对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的变异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季节变化方面,东北太平洋的TCC发展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3.22%),北大西洋的TCC发展率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6.09%);在年际变化方面,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在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东北太平洋TCC发展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北大西洋TCC发展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37.
2月15-18日,由加州旧金山兰花协会在湾区滨海的福特·梅森中心的节日馆内举办太平洋兰花博览会(Pacific Orchid Exposition 2007)。15日上午10时,人流鱼贯进入馆内,到处花团锦簇,15万多株(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兰花,或临时栽植花坛中,或陈列展台上,到处布置成一派自然生态景象。  相似文献   
38.
浙江舟山远洋渔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于1989年首次在日本海对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探索和光诱钓捕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1993年开始开发西北太平洋柔鱼,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渔船达到248艘,产量为7.3万t,平均单船产量为294.3t。1996年作业渔船进一步增加到369艘,产量为8.3万t,平均单产为225.5t。1995年开发了新西兰双柔鱼,1996和1999年相继开发了西南太平洋阿根廷滑柔鱼和东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资源。  相似文献   
39.
采用生化手段对舟山附近海域中浮游桡足类夏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两种单胞藻饵料小球藻(Chlorell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纺锤水蚤在投喂三角褐指藻和投喂小球藻后,其体内粗蛋白湿重含量分别为(6.51±0.46)%和(5.21±0.98)%,比对照组(2.44±0.63)%显著上升(P0.05);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粗脂肪湿重含量(0.25±0.03)%显著上升(P0.05),投喂小球藻后粗脂肪湿重含量(0.15±0.03)%显著下降(P0.05);但总糖和灰分湿重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本研究检测出太平洋纺锤水蚤体内共含17种氨基酸,其中鱼类必需氨基酸(EAA)9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8种,对照组与投喂两种饵料后太平洋纺锤水蚤中EAA含量均较高,干重含量为(47.56±0.04)%~(49.84±0.07)%;检测出太平洋纺锤水蚤共含21种脂肪酸,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的DHA和EPA干重含量之和最高(28.00%),其次为投喂小球藻(21.51%),均高于对照组(9.77%),而对照组干重(9.77%)也仍高于强化后轮虫DHA和EPA干重含量(0.8%)和强化后卤虫DHA和EPA干重含量(8.40%)。通过本实验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太平洋纺锤水蚤DHA和EPA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而投喂后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营养价值明显增加,表明人工培养条件下太平洋纺锤水蚤具有作为水产经济动物活体开口饵料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0.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