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00篇
综合类   1201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郭渊 《中国食用菌》1996,15(2):19-21
为提高天麻栽培产量,扩大天麻栽培地域,提高山区有限土地利用率,笔者将影响天麻田间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因子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出天麻田间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为大力发展天麻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发明专利“一种先梳脱籽粒后碎稿回田的收获方法及其联合收获机”为核心设计的4LTGl.45割前脱粒稻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梳脱装置梳脱下的脱出物被输送到复脱清选装置复脱、清选后装袋,脱净籽粒后的茎秆随后被碎稿回田装置粉碎并均匀铺放于田间,籽粒收获与茎秆粉碎一次完成,收获工艺流程先进可靠、效率高、损失低,特别对作物适应性方面在梳脱式联合收获机中居国内外领先。  相似文献   
13.
杜双田 《农友》2001,(11):10-11
首先应培养或选购萌发菌与蜜环菌菌种。其次选择直径6~8厘米粗的杂木树干或树枝,截成60厘米长的段木,并在木棒2~3面每隔3~4厘米砍鱼鳞口,一般每窝准备此种木棒10根,另外再选1~2厘米粗的树枝砍成6~8厘米的小段备用。另外有性繁殖每窝大约需要树叶1—1.5公斤,一般选择橡树、板栗、青冈等树叶,栽培前加水调湿,使其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栽培前对已干燥的木棒,  相似文献   
14.
1 生态气候条件 1.1 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菌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1.2 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8℃开始萌动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补氮 小麦缺氮的表现 植株矮小瘦弱,生长缓慢,叶片狭窄,叶色淡绿严重叶片由基部向上变黄,尖端干枯致死,多无分蘖,次生根数目少,茎秆细弱。  相似文献   
16.
主要发生在叶部,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出现退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的粉疱,即复孢子堆。复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斑,即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17.
18.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分为其地下块茎。为名贵短缺药材。天麻的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索和木材培养菌材,进行菌材伴栽。这不仅消耗木材量大、又因菌材培养和天麻栽培过程中蜜环菌素的形成和萌  相似文献   
19.
杂木屑是抚育伐、主伐打枝、造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是培养蜜环菌的理想基质,是栽培天麻的良好代用材料。中药材天麻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地下块茎,为名贵短缺药材。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广,用量大,其传统栽培方法是利用野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索和木材培养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