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433篇
基础科学   31篇
  81篇
综合类   2059篇
农作物   31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558篇
植物保护   38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肉蜜柚在重庆铜梁早果性和丰产性极好,第三年平均亩产达820千克,第四年平均亩产达2290千克,果实10月中旬成熟,平均果重1520克,含糖11.8%,果肉鲜红,水份充足,品质优良。综合性状优于琯溪蜜柚和矮晚柚,完全适宜重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2.
尚义县错季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洋葱种植面积占3万亩。近年来洋葱黄矮病时有发生,尤其2005年个别地块发病比较严重。据调查我县七甲乡三海洼村田文国种植洋葱20亩,发病率达49.8%,造成洋葱减产。品质差,给菜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坝上发现的新型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93.
张衡 《花卉》2021,(1):17-18
花园菊是一种矮型、花多、适合花园盆栽的小菊花品种,单次花期虽然不是很久,但是持续开花性很强,尤其是在温暖地区. 正常花期一般在秋季, 9-10月,花期20多天,花谢之后,应当及时剪掉残花,露出底部的花蕾,补充适量的肥料,放到温暖向阳的位置,不要受冻,花蕾还会继续发育,开放.  相似文献   
94.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一种小麦病毒病,其传播介体是小麦蚜虫,在小麦生产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植物诱导抗性作为一种新兴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蛋白质激发子Hrip1可以激活多种植物的免疫防御反应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性。本研究评价了Hrip1对小麦黄矮病的诱抗效果。用30 μg/mL的Hrip1溶液进行小麦浸种和幼苗喷雾,随后接种BYDV,接种后第14 d,Hrip1对小麦黄矮病控制效果在50%以上,接种后第21 d控制效果仍在3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Hrip1处理的小麦幼苗体内,BYDV外壳蛋白mRNA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EPG结果显示,在Hrip1处理的小麦幼苗上,麦二叉蚜寻找叶片刺吸位点和韧皮部取食位点的时间增加。以上结果表明:Hrip1能够有效地抑制BYDV在小麦体内的增殖;影响传毒媒介麦二叉蚜的取食行为,抑制其传毒能力。此外,Hrip1处理小麦能有效缓解BYDV引起的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因此,Hrip1可以作为生物诱导剂综合控制小麦黄矮病。  相似文献   
95.
何佳林  季志平 《园艺学报》2020,47(Z2):2929-29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相似文献   
96.
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和由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foetida(Walle.) Lindr]引起的小麦光腥黑穗病都是世界性的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之一,小麦光星黑穗病在我国被列为北京市的检疫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染色方法可简便快速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壁分别呈绿色网纹荧光及均匀平滑绿色荧光,检测可在5~7 min完成,为快速区分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多效唑40g/667m2(拔节初期)以及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两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三、四节间较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100.
水稻瘤矮病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常见病毒病。就该病毒粒体结构和已报道的基因组片段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