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5篇
综合类   1180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苹果中多酚物质及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秦冠、富士、嘎拉、华冠、华帅、金冠、国光、首红、澳洲青苹等9个品种为试材,对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原花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肉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在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在苹果发育初期迅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最后则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在果实发育初期,绿原酸为果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仅占很小的比例,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绿原酸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成熟时已远远超过绿原酸占总酚含量的比例,成为果实中最主要的一类多酚物质。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5个豇豆Vigna sesquipdalis Wight品种在受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的若干阶段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h内,免疫和抗病品种的PPO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前者PPO比活性变化率高峰出现早,后者出现迟.在接种后,各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上升,但中抗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早,免疫和高抗品种出现晚.此外,中抗和感病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在接种12h左右出现高峰后立即下降,而高抗品种的则持续上升至24h左右出现高峰,免疫品种的POD比活性也在24h左右出现高峰,但其POD比活性变化率则持续到48h左右达到高峰,且免疫和抗病品种的峰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甘蓝多酚氧化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杀虫剂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甲醇-甘油复合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对竹屑、杨木、桉木和松木进行液化,并且对液化产物进行了中和、过滤和旋转蒸发等一系列分级处理,并对液化固体残渣和气体产物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以竹屑为原料的液化油的分级产物的组成及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竹屑经甲醇-甘油液化,产物经过分级处理得到的主要产物为杂多酚、多糖苷和乙酰丙酸甲酯。多糖苷相主要含有多糖苷和未反应的甘油及其甘油聚合物,其中多糖苷主要为六元环吡喃糖苷,约占41.81%,甘油及其聚合物占47.27%;杂多酚相主要含有乙酰丙酸酯、杂多酚和甘油等化合物,其中甘油及其聚合物占38.04%,杂多酚相物质为难溶于水的焦油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约占杂多酚相的38.41%,并且杂多酚相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9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是松茸口服液制备醇溶性物质提取部分。将超声波辅助水提取和弱碱盐溶液提取后的残渣用乙醇溶液提取,以多酚和三萜的总提取率为检测指标,对提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提取的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多酚和三萜的得率分别为1.16 mg/100g和0.23 g/100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石榴皮多酚纳米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滴定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对影响石榴皮多酚纳米乳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优选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结果]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石榴皮多酚纳米乳的最优配方为:石榴皮多酚4.4%(w/w)、EL-40 34.1%(w/w)、无水乙醇17.1%(w/w)、IPM 5.7%(w/w)、蒸馏水38.7%(w/w)。[结论]采用滴定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制备石榴皮多酚纳米乳工艺可行,石榴皮多酚含量高,达到4.4%(w/w)。  相似文献   
17.
橄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中多酚类物质是橄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目前,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较为 广泛,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温浸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与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 后采用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抗癌抑癌、解酒 护肝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验证。此外,橄榄多酚类物质合成和代谢分子机理也已经被初步阐释。基 于上述研究报道,本文进一步对橄榄多酚类物质后续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低酚酶活性选择对小麦面粉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面粉低褐变的育种方法,本研究对1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低酚酶活性的连续3代选择,通过对60份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酚含量、吸水率、面粉褐变速率,以及种皮、种胚、胚乳各部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含量的测定,发现多酚氧化酶选择次数与酚酶活性、吸水率、褐变速率、种胚酚酶活性、种皮酚酶活性、胚乳酚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褐变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经过3次酚酶活性的选择,导致15个小麦品种(系)的酚酶活性逐渐降低,褐变速率也越来越低,为培育低面粉褐变速率新品种提供依据。小麦面粉白度是磨粉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小麦制粉精度及划分面粉等级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对小麦面粉白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面粉白度的育种方法更是缺乏。本研究的多代低酚酶活性染色标记选择法是小麦面粉白度有效选择方法之一,该方法简便易行,投入小,效果可靠,在小麦面粉白度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20,(1):43-45
荞麦蜂蜜呈深琥珀色,味甜而腻,回味重,有刺激味。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因为荞麦蜂蜜感官原因把荞麦蜂蜜定为等外蜜,长期误导不了解蜂蜜的人,认为荞麦蜂蜜品质差,本文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和文献资料,从医学营养学角度重新评价荞麦蜂蜜,认为荞麦蜂蜜是目前已知花种蜂蜜中最具开发潜力的蜂蜜,医学和营养学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抗菌性方面评价荞麦蜂蜜和麦卢卡蜂蜜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从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方面评价,中国的荞麦蜂蜜要明显优于麦卢卡蜂蜜,荞麦蜂蜜的药用价值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