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云南富民杨梅为原料,提取其中的多酚类活性物质进行总酚含量测定,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抑制亚硝胺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总酚含量140.43mg/100g样品。DPPH自由基法显示,杨梅多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清除能力与多酚提取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杨梅多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增强。在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抗氧化性比较中,杨梅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明显要高于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当杨梅多酚提取物的浓度0.20mg/ml时,清除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60%,同等条件下,杨梅多酚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是常用抗氧化剂BHT的1.52倍。杨梅中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阻断亚硝胺合成能力,有一定的清除亚硝胺能力,当杨梅多酚提取物含量为0.60mg/ml时,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2.
国产大麦过程中,赤霉素是必须的添加剂,它能够提高麦芽的浸出率等多方面的质量指标,但它的使用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哪就是麦芽的色度上长着重在评述多酚类物质特别是阿魏酸,以及与它们的氧化有关的酶类等,在赤霉素作用以后,对麦芽色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茶叶贮藏运销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并产生出各种不利于茶叶色、香、味的物质,从而导致茶叶陈化变质.感观表现为茶叶的色泽由鲜变枯,汤色由亮变暗,滋味由甘浓变淡,香气由重变轻.这是由于与色、香、味等感观质量相应的化学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等性质大多不稳定,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自动氧化,使茶叶质量发生劣变,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缘故.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维生素C、叶绿素等.  相似文献   
94.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国外对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酚在烟草的生长发育,烟草的调制特性,色泽和等级,以及烟气香味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烟草多酚类化合物的认识,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的文献,重点介绍栽培管理条件对烟草多酚的生理代谢影响和多酚对烟草和烟气芳香吃味的作用.本文还综述了烟草多酚的种类、特性、分布、生理功能、生物合成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相似文献   
95.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福建茶叶》2004,(3):14-14
据新华社专电: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人员10日宣布,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绿茶等茶叶中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的成分——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在人体内的传播。CD4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也是艾滋病病毒攻击的首要目标。科学家发现,当艾滋病病毒利用CD4受体分子通道试图入侵人体细胞时,EGCG分子便能与受体分子结合,快速地“封堵”通道。30分钟后,CD4受体分子即全军覆没。能在病毒感染早期控制其在人体内的扩散,对于艾滋病治疗无疑意义重大。喝茶有益防艾滋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燕麦在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危害后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后不同时间(0 d,7 d,14 d,21 d,28 d,35 d)叶片内抗氧化防御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危害时间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蚜虫+BYDV处理在接种后35 d丙二醛含量达到对照的1.4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35 d较对照高14.36%,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先上升后下降,分别在接种后21d和14 d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8.78和1.73倍;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类氧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35 d分别较对照高36.33%和203%。和蚜虫处理相比,蚜虫+BYDV处理造成的损伤更大,丙二醛、抗氧化防御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类氧化酶活性变化更剧烈。本研究结果为探讨BYDV与燕麦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茶多酚是茶叶中特有的多酚类化合物,简称TP(Teaupolyphend),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优越的抗氧化能力,并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及杀菌等一系列药理功能,在油脂、食品、医药、化妆品及饮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卫生部已批准了茶叶天然抗氧化剂为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之一.闽东茶叶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低档茶叶大量滞销,再加上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大量下脚料无法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能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茶多酚”及其系列制品,不仅可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也为本区滞销的茶叶找到一条出路,可有力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99.
本文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定量方法。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吸收光谱,确立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测定中含量计算的换算系数为3.840。研究表明,贵州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与绿茶中的多酚类不是同一种物质,发现正丁醇是萃取苦丁茶多酚较好的溶剂。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难溶于乙酸乙酯.绿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乙酸乙酯,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正丁醇。  相似文献   
100.
水果中多酚类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水果中的多酚类及生物学作用。多酚类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调节毛细血管、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生物学作用。水果是多酚类物质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