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05篇
  81篇
综合类   69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利用MICAPS再生图像资料、ECMWF_FINE模式与多普勒雷达探测等图像产品资料,对在2016年4月17日三江镇发生的一次小范围强对流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各物理量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变化过程进行一次简单的短临预报思路浅析,结果展示为: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复杂;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集聚与适合的0℃层与-20℃层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存在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与强烈的风速辐合通道加上适宜的风切变环境和地形抬升作用;雷达组合反照率与雷暴中心VIL的回波特征预示了本次冰雹的出现。  相似文献   
42.
周叶芳  朱拥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37-9642,9750
利用天水市713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将冰雹云生命周期按回波强度35、40、45、50、55、60 dbz划分为6个演变阶段,求出相应阶段的冰雹云三维参数值,经对比检验,选出6个最佳识别参数,即:回波(10 dbz)顶高度(H10)、回波(10 dbz)顶温度(T10)、最强回波顶高度(Hmax)、累积带顶高度(Ha)、H10-WBZ、(Hmax-WBZ).SSI。将冰雹云演变特征的相似转化为数学矩阵相似,然后用矩阵的相似程度(贴近度),进行冰雹云的提前识别及预警,这便是相似演变聚类方法。同时,在计算分析时首次采用移动方案和累积方案两种冰雹云识别方案。提出最佳识别阶段和最佳扫描模式,是对冰雹云的提前识别和预警关键。  相似文献   
43.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数据,采用逐步回归选择机载激光雷达特征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南方集体林区桉树、杉木和天然阔叶林样地的蓄积量。结果表明:1)桉树和杉木样地的逐步回归特征变量多为高度和强度变量,而天然阔叶林样地则是间隙率、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综合变量;2)桉树和天然阔叶林样地,随机森林模型的蓄积量估测精度(桉树R~2=0.97,RMSE=12.60m~3/hm~2;天然阔叶林:R~2=0.90,RMSE=18.45m~3/hm~2)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而杉木样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得到了最优的蓄积量估测结果(R~2=0.91,RMSE=24.30m~3/hm~2);3)在3种模型估测精度中,人工桉树和杉木样地均优于天然阔叶林样地。可见,高密度的激光雷达点云可以获取更优的特征变量,针对复杂的样地条件需要灵活选择估测模型实现蓄积量调查,以便为林草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BI-RADS分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成像对300例共35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利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6%(126/149),特异性为85.0%(176/207),准确性为85.1%(303/356);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6.6%(129/149),特异性为84.1%(174/207),准确性为85.1%。(303/356);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K=0.9768(〉0.75),高度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应用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45.
应用探地雷达对黄帝陵古柏树干和粗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黄帝陵轩辕庙内19棵古柏的树干空洞和粗根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轩辕庙19棵古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洞情况,其中1、4、12、16、17号相对空洞程度较高,有向重度空洞方向发展的趋势;3、5、8、18号属轻度空洞。粗根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水平方向上粗根主要分布在4m范围内。经过对比粗根分布规律发现,古柏生长健康状况与粗根分布的健康状况相关:在水平方向上健康和亚健康古柏分布范围不健康古柏,并且在垂直层次中粗根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人为踩踏区域与未踩踏区域相比,粗根密度低于未踩踏区域;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较未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粗根密度更大,并且水平分布范围相对较广。  相似文献   
46.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47.
牛伟伟  李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8-7261,729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压,低层以及地面为冷高压控制,是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天气背景;此次雷暴是在稳定的层结下产生的,不再满足不稳定层结这一雷暴发生的三要素之一。中层有较强的西南急流带,急流带随着系统的南移而向南收缩,其辐合带南移的速度快于急流向南收缩的速度,雷暴主要发生在急流的北侧边缘附近的辐合带内,辐合位于800 hPa以上的气层内,主要位于650~600 hPa。此次雷暴过程中,近地层和中层出现了相反的冷暖平流交替,雷雨发生时段,近地层为冷平流控制,850 hPa以上暖平流迅速加强,这也导致在中层出现了较强的上升气流,暖平流和上升气流的突然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西南急流为降水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另外,对流的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向高层输送,整个中高层均有较为充足的水汽,为对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回波的强度较弱,为30~35 dBz,顶高较低,大部分回波低于6 km,且干湿层边界明显。  相似文献   
48.
新技术在固原人影指挥中的应用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应用新技术提高人影指挥员的指挥效果,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固原市人影指挥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的思路,认为人影指挥系统或人影指挥员不宜担当短期、短时预报任务,但人影指挥员应当承担起临近(0—60min)实时追踪监测、预测的任务,以达到提高人影指挥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利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713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数据,通过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法对2015年6月21日17:00—21:00中卫市中宁县局地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和短时强降水出现在回波发展的成熟阶段及消散初期,当回波强度<30 d BZ时,强对流天气过程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50.
赵瑞金  李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68-10972,10981
利用2004—2007年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华北平原出现的10次大雾天气过程中的超折射回波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的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目的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超折射回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太行山对超折射回波分布有明显影响;在0.5°平面位置显示产品上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出现在夜间和上午;在大雾天气过程中出现超折射回波表明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为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