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38篇 |
免费 | 545篇 |
国内免费 | 12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72篇 |
农学 | 1629篇 |
基础科学 | 1810篇 |
1239篇 | |
综合类 | 10267篇 |
农作物 | 940篇 |
水产渔业 | 730篇 |
畜牧兽医 | 5271篇 |
园艺 | 1881篇 |
植物保护 | 10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5篇 |
2023年 | 788篇 |
2022年 | 940篇 |
2021年 | 981篇 |
2020年 | 763篇 |
2019年 | 816篇 |
2018年 | 401篇 |
2017年 | 671篇 |
2016年 | 724篇 |
2015年 | 794篇 |
2014年 | 1253篇 |
2013年 | 1120篇 |
2012年 | 1488篇 |
2011年 | 1481篇 |
2010年 | 1430篇 |
2009年 | 1377篇 |
2008年 | 1428篇 |
2007年 | 1200篇 |
2006年 | 1200篇 |
2005年 | 1029篇 |
2004年 | 754篇 |
2003年 | 654篇 |
2002年 | 527篇 |
2001年 | 497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326篇 |
1998年 | 381篇 |
1997年 | 402篇 |
1996年 | 352篇 |
1995年 | 345篇 |
1994年 | 316篇 |
1993年 | 289篇 |
1992年 | 289篇 |
1991年 | 278篇 |
1990年 | 239篇 |
1989年 | 190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01.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病的总称,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别易感,并存在若干临诊类型,其中有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脓肿以及全身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102.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病时间短,无明显症状,剖检变化为肝脏有坏死灶等。本病一年四季可感染发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养鸡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不好、管理粗放、日粮营养不平衡、过冷、过热或天气突变等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多叶羽扇豆种质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8份多年生多叶羽扇豆种质作为试验材料,以3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8份多叶羽扇豆种质的生理指标。【结果】冰岛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MDA含量相对较低,活性氧积累量趋于低水平,抗氧化酶活性最高;美国B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弱,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低,MDA含量最高,活性氧积累量最高,抗氧化酶活性趋于最低水平。【结论】采用隶属函数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多叶羽扇豆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冰岛>美国A>江苏>德国>临夏>陕西>酒泉>美国B。本研究结果为多叶羽扇豆的种植推广提供理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猪博卡病毒是2009年由瑞典科学家从表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病猪群中监测到的一种新型DNA病毒。而从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生猪疫病流行的报道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随着优良生猪品种的跨国和跨地区引进以及生猪及其猪肉产品交易的日益频繁,经权威机构检测,在我国一部分省份的养猪场喂养的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并伴随有呼吸道感染病死仔猪的病料中,检测到的猪博卡病毒阳性样品的比例远远高出最常见三种猪流行性腹泻(即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这充分表明,我国也不是猪博卡病毒的净土. 相似文献
107.
108.
有很多因素包括传染性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致断奶仔猪发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是一种以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呼吸急促等特征的疾病。因此其控制措施也应该采用综合性方案,即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改善营养,适当的免疫和抗生素的使用,将PMWS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9.
110.
天页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4,24(4):61-61
现有的很多猪病或病原的名称都是由英语翻译而来,但各人的译法各有不同,曾有多位读对此提出疑问。为求翻译更为准确而一致,特发表以下读来信,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