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8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林业   1074篇
农学   1050篇
基础科学   1121篇
  360篇
综合类   6197篇
农作物   607篇
水产渔业   205篇
畜牧兽医   2126篇
园艺   643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33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734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为探讨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选取不同地区10个批次牡丹籽样品,榨油后,采用GB 5009.168—2016酯交换法及气质色谱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批次样品中共检出脂肪酸14种,主要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在7.72%~14.8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85.20%~92.2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毕节赫章(116.25±4.17 mg/g),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铜仁思南(210.44±2.57 mg/g).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牡丹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种类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12.
王浩然  吴琪  张天宝  郭继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85-187,191
[目的]有效延长黄粉虫油的保质期.[方法]以过氧化值(POV)、酸价(AV)作为油脂品质的评价标准,在黄粉虫油中加入3种抗氧化剂(TBHQ、PG、BHA),探究其对黄粉虫油酸败的抑制效果.[结果]在黄粉虫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单一抗氧化剂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黄粉虫油的酸败,其中添加0.01%TBHQ时抑制效果最好;在真空条件下添加单一抗氧化剂对黄粉虫油酸败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空气条件下.在黄粉虫油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抑制酸败的效果更明显,其中其他条件不变,添加TBHQ:BHA=3:1时试验样品AV最低,添加TBHQ:BHA=1:3时试验样品的POV最小.[结论]复合抗氧化剂抑制黄粉虫油酸败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13.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对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4 500 kg·hm -2)对水稻、油菜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9 000、13 500 kg·hm -2)有效提高了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是提高稻油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有效措施,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施肥成本等因素,建议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用量为9 000 kg·hm -2。  相似文献   
914.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15.
为深入了解油用亚麻主要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以253份油用亚麻种质为研究对象,在3个环境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集宁市和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对其全生育天数、株高、工艺长度、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分枝数8个农艺性状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粗脂肪含量6个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66%~42.65%;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0%~30.14%。全生育天数在太仆寺旗表现最长,为112.51 d;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集宁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5.94和0.55 g;果粒数和单株果数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多,分别为5.65和16.90;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在太仆寺旗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39.53%和53.45%;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在集宁地区最大,分别为16.41%和5.09%;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24.03%和8.31%。聚类分析表明,253份油用亚麻种质被划分为4个类群,相同地理来源的油用亚麻种质被聚到1个类群,为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6.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菌根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寄主)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室培养系统(菌根室-施铅室-非菌根室)进行研究,其中菌根室种植蒺藜苜蓿并进行AMF处理,包括接种Ri、Fm和未接种对照(CK)3个处理;施铅室(中间隔室)设置0和800 mg/kg 2个铅处理;非菌根室种植油菜,试验共设CK、Ri、Fm、Pb、Ri×Pb、Fm×Pb 6个处理,研究铅胁迫下2种AMF根外菌丝对植物生长及铅离子富集的影响。【结果】(1)与CK处理比,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55%和256.98%,铅胁迫对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0 mg/kg 铅胁迫下,2种AMF均能够与蒺藜苜蓿形成良好共生关系,Fm和Ri处理菌根侵染率达到90%以上。Fm和Fm×Pb处理侵染根段丛枝丰度分别是Ri和Ri×Pb处理的8.75和2.51倍。(3)与Ri处理比,Ri×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31.57%,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降低49.56%;与Fm处理比,Fm×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提高314.09%,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降低21.09%。(4)Ri×Pb、Fm×Pb处理蒺藜苜蓿地上部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3.60和8.45倍,根系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7.45和217.87倍;Fm×Pb处理油菜根系铅含量是CK处理的62.15倍。【结论】AMF根外菌丝能够直接吸收并转运铅至寄主植物根部,并可能借由“外排”效应将铅运输至非菌根植物根系,且Fm促进植物生长及根外菌丝吸收转运铅的能力显著高于Ri。  相似文献   
917.
为揭示我国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变为毛竹林和茶园后土壤胞外酶活性(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EEAs)的变异特征及关键驱动因子,以浙江省安吉县的天然林土壤及天然林转变的粗放经营毛竹林和集约经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EEAs及若干环境因子参数,通过冗余分析等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土壤EEAs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与天然林相比,粗放经营毛竹林和集约经营茶园土壤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X)活性均显著升高;粗放经营毛竹林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显著升高;集约经营茶园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1,4-glucosidase,BG)、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CB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1,4-N-acetyl-glucosaminnidase,NAG)活性均显著降低。由以上结果可推知,与天然林相比,茶园土壤氮、磷养分相对充足,毛竹林土壤的磷限制有所缓解,茶园和毛竹林土壤中微生物以惰性碳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此外,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在环境因子中的贡献率最高,是土壤总体EEAs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综上所述,相比天然林,转变后的粗放经营毛竹林和集约经营茶园土壤EEAs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pH作为关键驱动因子解释了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变为毛竹林和茶园后土壤总体EEAs的改变。  相似文献   
918.
比较不同研究目标和实验条件下适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树干液流测量方法,展望不同热技术方法在液流测定中的应用前景,为活立木液流测量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目前常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液流检测方法包括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等5种。其中,热脉冲法通过测定热脉冲到达热电偶处所需的时间来计算液流速率,热平衡法通过加热元件输入的热量、热传导以及液流携带热量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计算液流。而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则是利用温度差值来表征树液流动产生的热场变化,进而确定液流速率和液流密度。近年来,结合相关热技术原理对已有热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热平衡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的测定精度有所提高。但热场变形法的测定过程较为复杂,外热比法的外部量规配置尚待探讨,应用并不广泛。热扩散法和热脉冲法虽然已经具备较成熟的商品化产品,但测定精度仍存在问题。液流速率的检测精度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液流速率时,需依据不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液流速率的测定精度。图1表1参58  相似文献   
919.
【目的】分析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采用R语言分析PC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结果】5个品种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新蜜1号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为37种,皇后品种的油脂中有30种,香瓜和86-1样品中有29种,绿宝石样品检测到最少,为26种,分析发现5个样品之间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分成4大类,皇后与绿宝石较相近归为一类。5种甜瓜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75.34%,其中亚油酸最高,平均含量达56.81%。【结论】二十四酸、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亚麻酸、蓖麻油酸与某些香气物质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0.
为了提高烟叶可用性、减少企业经济损失,降低烤烟压油产生的损失,开展不同预防压油产生措施的跟踪对比试验.明确了烟叶压油主要原因为原烟含水率超限,打包不规范,堆放过高、时间过长,仓储环境管控不到位及烟叶自身因素等原因导致,阐述了严格控制原烟含水率、规范打包过程、分类堆放,灵活安排堆放时间、加强仓储管理、加强流通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烤烟压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对具体的预防措施进行跟踪,结果表明,云南保山C2 F和C3F-2压油烟叶比例分别下降1、6.8百分点,云南昆明C2F和云南昆明C3F压油烟叶比例分别下降10.0、8.2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