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为了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淡水鱼类幼鱼的急性毒性及相关组织的损伤效应,选取平均体质量6.0 g、平均体长9.2 cm的1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材料,检测壬基酚对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按等对数间距法,将NP设置为1.69、1.95、2.25、2.60、3.00 mg/L共计5个浓度处理组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样,每个样投放10条泥鳅,观察NP对泥鳅鳃、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变化,并统计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壬基酚对1月龄泥鳅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22、2.939、2.466、2.175 mg/L,安全浓度为0.550 mg/L。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壬基酚高浓度处理使泥鳅鳃小片细胞脱落严重,鳃小片变细;泥鳅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肿大、核脱落等现象,细胞间隙变大,边界模糊。实验表明,壬基酚属于高毒性酚类污染物,对1月龄泥鳅的毒性作用随着暴露浓度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高剂量暴露下可造成泥鳅鳃和肝脏组织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2.
壬基酚对家蚕(Bombyx mori)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添加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人工饲料饲养家蚕(Bombyx mori)的试验方法,观察了家蚕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变态、生命力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取食0.500mmol·L-1以上浓度壬基酚的饲料,家蚕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发育整齐度、生命力等都明显下降,在发育后期和蜕皮、化蛹、羽化等变态时期更加明显.同时,NP在蚕体内可能有累积作用.2.000mmol·L-1浓度的NP能使家蚕幼虫很快死亡.NP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家蚕的雌雄大小开差缩小,并且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是环境激素效应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辛基酚和壬基酚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三氯乙酸溶液提取,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250 mm×4.6 mm,检测波长为225 n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25),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为20μL。辛基酚和壬基酚分别在0.13~97.92μg/mL(R2=0.996 1)、0.02~50.00μg/mL(R2=0.999 4)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辛基酚和壬基酚的回收率为87.4%~93.7%,相对标准偏差为1.3%~3.9%。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亚慢性中毒诱导小鼠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中毒组(NPG)、番茄红素对照组(LCG)和番茄红素干预组(LNG)。对照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重复操作;中毒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番茄红素对照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0.1 mL玉米油;番茄红素干预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各组连续进行相应灌胃处理30 d后,记录小鼠体重,颌下静脉采集血样,并对小鼠进行安乐死,剖解后采集小鼠脾称重,分析小鼠日均增重以及脾体系数的组间差异;检查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的变化;检测脾氧化与抗氧化指标MDA、T-AOC、CAT、GSH-Px和SOD的差异变化;检测凋亡通路p53/Bcl-2各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PG相比,经过LYC干预后NP暴露小鼠日均增重显著升高(P<0.05),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脾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LYC干预后小鼠脾凋亡通路关键分子Akt、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LYC对NP诱导的小鼠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与LYC增强脾抗氧化能力,抑制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h后暴露于200,500,1000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μg·L^-1 NP对照。130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000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乳粉中壬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条件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200?ng/mL线性范围内,壬基酚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RS/N=3)为2?μg/kg,定量限(RS/N=10)为5?μg/kg;在不同加标浓度下,加标回收率为81.10%~107.39%,相对标准偏差为1.97%~9.73%。该方法具有结果准确、本底干扰小、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前处理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乳粉中壬基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双酚A和壬基酚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 h后暴露于200,500,1 000 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 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 μg·L-1 NP对照.130 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 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 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 000 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建立完善了小白菜和土壤中痕量NP的检测方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开展了模拟田间施药情况下,壬基酚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ng/mL浓度范围内,壬基酚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可以满足壬基酚残留检测的最低要求。整个试验期间,除壬基酚水溶液处理外,其他处理NP含量最终都在0.05mg/kg左右,可能提示NP的降解具有一定的阈值。同时,壬基酚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施药后的时间变化以近似负指数函数递减的规律变化,消解规律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23~100d。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实验样品用甲醇超声萃取,经铜粉、石墨化炭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七氟丁酸酐衍生,HP-5ms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回收率84.3%~94.5%之间,4-N-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定量限分别为0.25、0.15、0.15μg/kg。该实验定量准确,可满足对沉积物中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