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7篇
  38篇
综合类   1273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1264篇
畜牧兽医   751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目的]对沈氏栎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北美的沈氏栎(Quercus shumardi'Shumard Oak')为试验材料,从外植体接种试验、试管苗的增殖与生根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结果]用作外植体的理想材料为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是用75%的酒精消毒1 min后再用0.1%升汞消毒6 min;试管苗增殖(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0 mg/L+NAA 0.45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NAA 0.40mg/L;瓶苗培养的理想温度为26~28℃。[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同时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2.
唐兴国  张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36-8838
[目的]探讨中山杉组培快繁技术,以期建立起较稳定的中山杉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该物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m‘Zhong shansa’)当年生小枝为外植体,分析了中山杉离体快繁中外植体消毒各不同处理、侧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培养基分别对其组培诱导的影响。[结果]外植体消毒以10%次氯酸钠浸泡30 min效果为最好;适宜于中山杉侧芽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为SH+6-BA 10 mg/L+AC 2 g/L+蔗糖30 g/L+琼脂8 g/L;在生根培养试验中,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1/2 MS+NAA 2.0 mg/L+蔗糖15 g/L+琼脂8 g/L,中山杉无根小苗在该培养基上培养28 d,生根率最高可达85.8%。[结论]该试验结果为中山杉离体快繁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33.
以红醋栗1年生带侧芽茎段为材料,进行诱导启动、分化增殖、生根、炼苗移栽研究,建立红醋栗的无菌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腋芽诱导启动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6 mg/L+IBA 0.04 mg/L+AC 1.0 g/L;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8 mg/L+NAA 0.04 mg/L+肌醇2.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4 mg/L;沙子:熟表土:草炭土:果渣=3:3:2:2为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达91%。  相似文献   
934.
为建立高效的紫叶白桦组培快繁体系,以紫叶白桦试管内无菌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芽直接增生途径的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WPM+0.2μmol·L-1 6-BA+20g·L-1蔗糖(pH5.4)是适合紫叶白桦芽直接增生的增殖培养基,增殖率可达10.4,丛生芽生长状态好。WPM+20g·L-1蔗糖(pH5.8)是适合丛生芽生长和增壮的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培养30 d时,丛生芽可分化形成高1.7cm、基径0.89mm的微枝。微枝经过试管外生根培养可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在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以5:2:3体积比混合的生根基质中,微枝生根率最高(可达91.5%),不定根数量最多(5.0条),平均根长最长(6.5cm)。再生植株在上述相同基质中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35.
共轭亚麻酸(CLNA)是一组包含多种位置和构象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肪日粮条件下,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作为CLNA的一种异构体在降低老鼠体脂和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潜能。研究结果表明,CLNA并不改变脂肪组织重量,也不影响脂蛋白酯酶、乙酰基辅酶A氧化酶和肉碱棕榈-Ⅰa的基因表达,但降低了PPARα和PPARγ的表达,且CLNA并不能够激活这些转录因子。因此,尽管十八碳三烯酸中存在二烯体反-10,顺-12,但它并不具有降低体脂的特性,有可能是因为第一个顺式双键位于第八碳原子上。而且不像CLNA的其他异构体,比如石榴油酸和α-桐酸,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并不能够激活PPARα和PPARγ。  相似文献   
936.
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黄芪多糖经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分级沉淀,得到3个分级组分:A1、A2、A3;将320只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皮下注射A1、A2、A3、A1+A2、A1+A3、A2+A3、A1+A2+A3和蒸馏水,每隔7d各组随机捕杀鸡4只,培养脾淋巴细胞,NTT法测定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2、A3、A2+A3、A1+A2+A3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结论:黄芪多糖免疫功能的有效部位为A2、A3,尤以A2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3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38.
以分离新生牛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的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为基础,采用MTT比色法和油红O提取比色法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牛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不同浓度EGF处理细胞第8天时对分化标志基因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A-FAB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 ng/mL EGF能极显著地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P<0.01),在分化诱导后添加不同浓度的EGF在第8天均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并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PPARγ和A-FABPmRNA的表达.EGF可以促进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39.
介绍红富士苹果增值技术,包括果园生态环境调控、整形修剪、限产调控、果形整合、果实系列化着色、病虫无公害防治、果实分期采收、果实采后处理、果品恒温与气调贮藏、果汁与罐头制品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猪细小病毒X株在不同细胞上增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猪细小病毒X株增殖的细胞系,对猪细小病毒X株在ST、PK-15、CEF、Vero细胞系上增殖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病变时间和病变情况,并分别测定其TCID50和血凝价。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X株在这4种细胞上都能产生细胞病变,在ST、PK-15、CEF、Vero细胞上最先开始出现病变的时间分别为24、36、72和48 h,测其在以上4种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6.4/0.1 mL、10-5.8/0.1 mL、10-2.1/0.1 mL和10-3.2/0.1 mL,HA分别为1 210、1 28、1 23、1 25,因此,建议选用ST细胞作为猪细小病毒X株的增殖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