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3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289篇
农学   455篇
基础科学   94篇
  274篇
综合类   3415篇
农作物   468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518篇
园艺   958篇
植物保护   67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一种可以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全世界的禾谷类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子囊菌交配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编码的产物是调控子囊菌有性生殖的重要转录因子。为了对河南、安徽小麦田分离获得的麦根腐平脐蠕孢群体的MAT基因型进行探索,对在河南、安徽两省不同地区分离获得33株麦根腐平脐蠕孢菌株,利用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的MAT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不同交配型代表菌株进行生长形态、孢子形态观察和致病力测定,对麦根腐平脐蠕孢菌 MAT-2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安徽两省存在两种MAT基因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群体,含有 MAT-2基因的菌株21株,含 MAT-1基因的菌株12株,比例为7∶4( MAT-2 MAT-1)。两种交配型菌株的生长形态、孢子形态和致病力无显著差异,整体分析结果与物种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现出来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2.
1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成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展后病斑加长,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而且易从病部折断。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浸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相似文献   
133.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 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 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 μg/mL和0.25 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 μg/mL和3.36 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 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揭示还田玉米秸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在马铃薯田间定位试验中,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T5:300 kg·hm~(-2); T6:375 kg·hm~(-2)),研究其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前90 d,在此期间玉米秸秆腐解较快,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率分别为37.3%、40.3%、44.8%、45.0%、50.8%、48.4%,以T5处理为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释放率分别为48.2%~56.6%、33.8%~44.4%,T5处理下秸秆的碳、氮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秸秆磷、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1%~49.2%、90.5%~93.0%,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还田150 d后,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52.7%~55.8%,养分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连续施氮可以显著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钾的释放无明显影响,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5.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6.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2):273-282
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RH317对感染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幼苗产生伏马毒素B_1(FB_1)的影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HRH317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生长至3叶期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中FB_1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于室内测定玉米幼苗叶片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能明显抑制串珠镰孢菌生长,抑菌圈直径平均可达33.31 mm;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1~6 d,菌株HRH317能有效抑制玉米植株体内FB_1含量,经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与菌株HRH317菌悬液1∶1混合液处理玉米种子后,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59.20%~75.70%;而玉米种子先接种菌株HRH317菌悬液后接种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76.77%~88.10%。且这2种处理中幼苗叶片的SOD、CAT、PAL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峰值是对照的1.24~5.45倍。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可通过抑制FB_1产生来降低串珠镰孢菌对玉米幼苗的侵害,同时能诱导玉米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而增强其系统抗性,在防治玉米穗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1):110-118
为明确新型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RH317菌株对病原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RH317菌株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经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后的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对串珠镰孢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平均直径可达33.31 m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出现断裂现象;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断裂较严重,多处裂解;处理96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彻底瓦解,且无完整菌丝体。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细胞形态扭曲变形,细胞内结构紊乱,遭破坏。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经PI染料染色处理12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有少数细胞被染成红色,细胞膜通透性受一定程度破坏;处理16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大面积被染红;处理20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被染色面积增大;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膜受破坏程度增加,细胞内大面积被染色。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HRH317菌株对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有破坏作用,能抑制病原菌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连作对广藿香扦插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以广藿香扦插苗为材料,分别在非连作土、重茬土、及在非连作土中添加3种质量浓度的广藿香植株腐解液的培养基质上培育广藿香2周龄、8周龄扦插苗,检测不同培育基质的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枯叶腐解液和重茬土壤的培养基质中的2、8周苗龄广藿香扦插苗在不同培育时期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较对照土显著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随枯叶腐解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酶呈低促高抑的变化。广藿香连作能够导致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降低,真菌显著增加;并导致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残株腐解可能是导致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9.
140.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