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1篇
  免费   1374篇
  国内免费   4328篇
林业   1300篇
农学   5388篇
基础科学   257篇
  2188篇
综合类   20333篇
农作物   3476篇
水产渔业   1488篇
畜牧兽医   16847篇
园艺   2087篇
植物保护   1209篇
  2024年   488篇
  2023年   1498篇
  2022年   1921篇
  2021年   1982篇
  2020年   1637篇
  2019年   1860篇
  2018年   945篇
  2017年   1400篇
  2016年   1705篇
  2015年   1794篇
  2014年   2185篇
  2013年   2281篇
  2012年   3256篇
  2011年   3247篇
  2010年   3085篇
  2009年   3238篇
  2008年   3290篇
  2007年   2725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2132篇
  2004年   1743篇
  2003年   1660篇
  2002年   1169篇
  2001年   1227篇
  2000年   948篇
  1999年   797篇
  1998年   593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90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20篇
  1955年   11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制约水稻生产,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目前防治该病害最环保有效的手段。为高效发掘、研究和利用抗白叶枯病基因,本文概述了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总结了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现状并对其功能类型加以分类,归纳了抗病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概述性研究报道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研究展望,认为应更深入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利用,并大力探究抗病基因与抗病相关因子的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42.
黄瓜抗枯萎病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遗传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病与感病亲本杂交F1抗病指数介于双亲平均值与感病亲本之间,抗性表现为部分显性,存在细胞质的影响,用抗病亲本作母本的杂交后代F1的抗性比感病亲本作母本的强。基因效应分析表明,抗性是由6对基因控制,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35.08%和89.10%。  相似文献   
943.
随着全球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缩写为GMO)的快速发展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等16个国家6 000万hm2的大面积种植,ISTA对转基因作物(transgenic crop)检测十分重视,已组织3次GMO能力测试.现将ISTA技术委员会B·卡勒特编写的有关GM种子测定方法整理编译于后,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44.
转抗菌肽基因辣椒株系的青枯病抗性鉴定及系统选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通过农杆菌介导技术获得的T0代转抗菌肽基因辣椒植株为试材,对其自交株系世代群体连续进行抗青枯病鉴定筛选、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系统选育,首次获得了具有抗青枯病能力的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稳定株系。同时,对其主要果实性状、青枯病抗性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转抗菌肽辣椒株系除抗青枯病能力明显提高外,果实性状基本不变。上述结果显示,外源目的基因主要特性的遗传是稳定的、表达是忠实的,从实践上验证了转抗菌肽基因工程操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5.
以旱稻非糯性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长芒稗)为母本,高粱非糯性基因型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2分离出糯性胚乳新性状.据群体1712株调查,糯性植株为340株,非糯性植株为1 372株.X2分析结果,该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互作影响,符合133抑制作用分离比例,不同于前人水稻糯性胚乳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946.
为了提高板栗的贮藏保鲜效果,开发无公害的天然保鲜剂,以北京产板栗为试材,通过对板栗贮藏期间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多次分离、鉴定、接种,初步判断引起板栗贮藏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松生厚星裂壳孢和可可毛球二孢,利用厚朴提取物洗果,可以减少板栗贮藏病害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高峰时对照发病率为18.35%,利用厚朴提取物洗果的发病率为2.85% ̄3.03%。  相似文献   
947.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48.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dchard)是危害番茄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从番茄近缘野生种中挖掘优异的抗斑潜蝇基因,并研究抗虫基因的遗传,是番茄抗虫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将筛选到的高抗美洲斑潜蝇的野生多毛番茄(L.hirsutum)材料LA2329,与高感美洲斑潜蝇栽培番茄早粉2号杂交,并用早粉2号为母本与杂种F1回交,通过对各世代抗斑潜蝇的人工接种鉴定,初步判定该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番茄属中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对斑潜蝇抗性,目前尚未见报道。该抗性基因的发现,将为今后番茄抗斑潜蝇育种提供宝贵资源,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标记辅助育种手段而引入栽培番茄,为我国番茄生产中害虫的防治提供环保、经济而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49.
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共分离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Zea mays L.)抗南方型锈病自交系P25和感病自交系F349的F1与F349回交,并连续回交所得BC5代的F349抗病近等基因系(nearly isogenic lines,NILs)为材料,以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s)的方法,在抗病自交系中克隆出一条321 bp的特异性DNA条带。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出新的引物作为分子标记,在96株BC7、BC4F5NILs及其亲本和杂种F1群体上进行鉴定,其中94株的田间抗感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一致,选择的有效率达97.9%。此标记扩增效果清晰,可重复性强,在抗玉米南方型锈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0.
There are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SNP discovery, as for example the locus-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target genome regions (Primmer et al., 2002; Van et al., 2004) or simultaneous assembly of anonymous sequences which are the product of whole 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Webber and Myers, 1997) or reduced representation shotgun sequencing (Altshuler et al., 2000). The majority of these methods are highly cost-prohibitive, however, and there is a necessity for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hat 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cale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