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00篇 |
免费 | 489篇 |
国内免费 | 9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86篇 |
农学 | 1497篇 |
基础科学 | 1492篇 |
1178篇 | |
综合类 | 10375篇 |
农作物 | 977篇 |
水产渔业 | 1475篇 |
畜牧兽医 | 5884篇 |
园艺 | 2827篇 |
植物保护 | 5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700篇 |
2021年 | 724篇 |
2020年 | 604篇 |
2019年 | 683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605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969篇 |
2014年 | 1237篇 |
2013年 | 1216篇 |
2012年 | 1693篇 |
2011年 | 1770篇 |
2010年 | 1575篇 |
2009年 | 1576篇 |
2008年 | 1806篇 |
2007年 | 1492篇 |
2006年 | 1336篇 |
2005年 | 1473篇 |
2004年 | 1016篇 |
2003年 | 1027篇 |
2002年 | 643篇 |
2001年 | 727篇 |
2000年 | 565篇 |
1999年 | 420篇 |
1998年 | 353篇 |
1997年 | 373篇 |
1996年 | 303篇 |
1995年 | 334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218篇 |
1992年 | 197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32篇 |
1989年 | 153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17篇 |
1957年 | 22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针对育成牛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乏情情况,进行了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亚硒酸钠VE对育成牛诱导发情的试验,提高了奶牛的受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地金融业加速发展并已成为驱动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首要因素。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良性循环;但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受到的影响却未必如发达地区那么明显。本文力求发现这些特别的现象,并用横截面数据分析来比较不同地区的金融支持效果进而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7.
能量平衡闭合率是客观评价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指标,但能量不闭合现象普遍存在,不闭合率达10%~30%。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从仪器测量误差、观测源区尺度不匹配、复杂下垫面的涡旋和平流影响、相关能量项的忽略以及降雨过程影响等角度系统论述了造成能量平衡不闭合现象的原因,尤其涡度相关法在降雨时测量通量的可靠性值得讨论。明确指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及发展方向:从热储能项的计算适用性、考虑根层土壤热储量和冠层热储量作为附加热源以及多站点观测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能量平衡闭合率。 相似文献
68.
69.
70.
以蚕豆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浓度的铜单独处理(T1)和铜与20 mg/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联合处理(T2)后蚕豆种子的萌发,胚根长、胚芽长、根系活力、以及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千分率,研究抗坏血酸对铜胁迫蚕豆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 T1和T2组中,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铜对蚕豆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学观察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2) T2与T1组相比,蚕豆种子萌发,胚根长、胚芽长、根系活力、以及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畸变率和微核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抗坏血酸可以缓解铜胁迫蚕豆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