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40篇
  100篇
综合类   98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164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解析桃园土壤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通过次生代谢产生的可能抗菌活性物质种类与成分。【方法】通过PCR扩增和质谱的方法鉴定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发酵液的脂肽类物质种类,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发酵液脂肽类物质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有抑菌效果,PCR基因扩增及质谱检测结果发现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的脂肽类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表面活性素C15和泛革素家簇D。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桃褐腐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有抑菌活性的挥发性物质可能是2,4-二叔丁基苯酚、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2-壬酮。【结论】初步分析桃园土壤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可能的有效抑菌成分,研究结果为生物菌剂的研发和桃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探究叶面喷施苯肽胺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苯肽胺酸在棉花上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选择棉花品种闫棉67号作为田间试验材料,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叶面喷施133.3 mg/L(P1)、200.0 mg/L(P2)和266.7 mg/L(P3)苯肽胺酸3个用药剂量,于棉花化学打顶前后10 d各进行一次喷雾处理,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总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能够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叶绿素总量。施药后28 d,P1、P2、P3处理棉花功能叶叶绿素总量较CK分别增加40.48%、61.90%、46.43%;施药后40 d,P1、P2、P3处理生殖器官干质量占比较CK分别提高0.23、12.44、6.66个百分点,P2处理棉花叶片、茎秆、棉铃中全氮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3.51%、23.46%、10.35%,P2、P3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各部位对全磷的吸收量,且2个处理棉纤维全钾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60%、12.53%;P1、P2、P3棉花产量与CK相比...  相似文献   
63.
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家禽的就巢习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黒番鸭(Cairina moschata)母鸭下丘脑组织中克隆了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IPR-1)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125bp,编码35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JN625215)。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家禽(鸡、火鸡、鹌鹑)和哺乳动物(人、小鼠、猪、牛)的基因序列分别有93%~94%和69%~71%的同源性,而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70%~72%。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黒番鸭VIPR-1基因的表达量在产蛋期、就巢期和休产期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就巢期表达量最高,休产期次之,产蛋期表达量最低,表明VIPR-1基因与繁殖阶段变化密切相关;对不同组织VIPR-1的表达量分析发现,VIPR-1在垂体、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垂体最多,其次是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VIPR-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特别是垂体)对黑番鸭就巢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64.
鲎C因子是鲎血细胞中一种对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可替代鲎试剂用于内毒素检测。鲎C因子N端Cys—EGF.sushil—sushi2(CES)片段中的sushil区域是与内毒素结合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在sushil结构域中的特定位点断开CES与内毒素结合的功能片段,然后分别和蛋白质内含肽SspDnaX的N端片段(IN)和C端片段0C)连接,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复性以及内毒素去除后,利用蛋白质反式剪接系统,在体外诱导该蛋白质内含肽发生剪接,重新得到C因子的CES蛋白,并检测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此重组CES蛋白具有结合内毒素活性,提示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开发低成本内毒素检测试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为了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螯合工艺,以细点圆趾蟹肉为原料,制得蟹肉酶解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pH、反应时间、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对锌修饰蟹肉酶解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修饰工艺。结果表明,在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2∶1、pH值6.5、时间60 min、酶解物浓度5%、温度55℃条件下,酶解肽-锌的螯合率为91.52%,螯合物得率为25.83%,该工艺条件下酶解肽与锌的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新型生物态锌的研制、细点圆趾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酪蛋白酶法改性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对酪蛋白的消化吸收,其水解产物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肽。从酪蛋白的酶解方法和酶解产物功能性角度,综述了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酶解工艺参数不仅会影响畜禽骨蛋白的酶解效率,而且会改变骨胶原肽产物的肽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微结构性能,从而影响其高值高效化利用。以制备均一性低分子量骨胶原肽为目的,以牛骨粉为研究对象,以水解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牛骨粉的酶解效果,探究双酶分步酶解工艺、脂肪酶预处理的单独与组合应用对酶解效果的提升作用,选定最优的低分子量骨胶原肽制备工艺;结合酶解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产物表征分析和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不同复合酶解工艺对产物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脂肪酶预处理-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酶解工艺制备的骨胶原肽产物具有最佳的理化性质,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为0.09 g/mL、初始pH值7.5的牛骨粉溶液加入碱性脂肪酶(加酶量0.08%)在40℃下反应4 h,再加入碱性蛋白酶(加酶量0.36 U/g)在60℃下反应5 h后,最后加入复合蛋白酶(加酶量0.36 U/g)在55℃下反应5 h,此时,水解度可达16.12%,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171.571 mg/g,其Mw、Mw/...  相似文献   
68.
通过铁源筛选比较得知,氯化亚铁比较适合与大豆小肽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大豆小肽螯合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大豆小肽螯合铁的制备工艺,优化结果为:小肽与亚铁盐质量比4∶1,反应pH5.0,反应温度40℃,得到离子螯合率平均值为56.81%,经中试车间生产试制得到大豆小肽螯合铁的得率是78.3%,螯合率为82.39%,检测大豆小肽螯合铁的主要成分中的蛋白含量为78.94%,铁的含量为10.87%。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大豆小肽和大豆小肽螯合铁(Fe~(2+))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在不同波长位置上有明显的变化,大豆小肽螯合铁(Fe~(2+))在紫外波长上发生了明显的位移且宽化,表明大豆小肽螯合铁(Fe~(2+))形成了络合物。同时对大豆小肽螯合铁的结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9.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协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抗氧化肽,并研究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最佳的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min,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9 000 U/g、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45℃、酶解p H 8.9,在此条件下,玉米蛋白粉平均水解度为14.13%,同时得到的玉米抗氧化肽对ACE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99 mg/m L。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选用小黑麦小孢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倍体细胞遗传转化可行性研究。提取单核靠边期的小黑麦小孢子进行悬浮培养,将细胞穿透肽与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框复合物对小孢子进行转化。转化植株进行了PCR分子检测,并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外源GFP基因的表达情况。共获得21株候选转基因植株,其中染色体自然加倍植株为10株。T1代加倍植株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加倍的转基因株系中有3个株系的PCR检测结果呈阳性。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可在转基因植株的幼胚部位观测到GFP蛋白的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外源GFP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黑麦基因组上并且得到表达并稳定遗传。因此,由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细胞转化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植物单细胞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