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89篇
  免费   4973篇
  国内免费   9290篇
林业   11029篇
农学   8934篇
基础科学   13049篇
  26965篇
综合类   75356篇
农作物   4170篇
水产渔业   1639篇
畜牧兽医   12294篇
园艺   8254篇
植物保护   8762篇
  2024年   1759篇
  2023年   4770篇
  2022年   6165篇
  2021年   6450篇
  2020年   5325篇
  2019年   6107篇
  2018年   3322篇
  2017年   5012篇
  2016年   6053篇
  2015年   5924篇
  2014年   8765篇
  2013年   8403篇
  2012年   9639篇
  2011年   10217篇
  2010年   9167篇
  2009年   8737篇
  2008年   8785篇
  2007年   8253篇
  2006年   7336篇
  2005年   6311篇
  2004年   4916篇
  2003年   4285篇
  2002年   3269篇
  2001年   2964篇
  2000年   2240篇
  1999年   1873篇
  1998年   1635篇
  1997年   1551篇
  1996年   1527篇
  1995年   1484篇
  1994年   1416篇
  1993年   1271篇
  1992年   1133篇
  1991年   1327篇
  1990年   1111篇
  1989年   1052篇
  1988年   210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6篇
  1980年   17篇
  1965年   21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05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3篇
  1953年   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稻是沿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1万hm^2左右。近年来.水稻害虫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农药残留量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极大隐患。为了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植保站于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承担了《水稻害虫“三位一体”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的实施。“三位一体”就是以太阳能杀虫灯诱控水稻趋光性害虫的成虫、以诱虫板诱杀具有特殊趋性的害虫和以稻鸭共育防控水稻下部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药企业兼并重组的现状,分析了"强强联合""大鱼吃小鱼""政府+市场的准市场化"三种典型模式,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农药企业将出现兼并重组与淘汰落后产能并行的局面,农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强度将会加大,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提出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依托前期长期定位试验,基于DNDC过程模型,对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田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有机碳含量和冬小麦产量变化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一致,能较理想地模拟两种覆盖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长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50 a时间尺度上,不覆盖与地膜覆盖处理下0~5...  相似文献   
994.
马铃薯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耕种栗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元复混肥>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5406菌剂101.25 kg·hm-2、多元复混肥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糠醛渣11.25 kg·hm< sup>-2。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马铃薯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肥料贡献率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在1.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24.79+6.5408x-0.9251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99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5.7602 t·hm-2。在耕种栗钙土上施用多功能专用肥,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5.
生草和树枝覆盖对果园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各处理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及比水容量均按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枣树枝全覆盖、白三叶生草覆盖和清耕处理依次递减,处理间的差异在高吸力阶段更为明显;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与覆盖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均有提高,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9%、20%、33%。  相似文献   
996.
小麦白粉病4种分级方法病情指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我国有代表性且各地使用较多的4种小麦白粉病分级方法,在小麦孕穗期对不同发病程度麦田调查,以病茎数和严重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分级方法在田间病情较轻(病指≤6.3)时,对病指调查结果影响不显著,而在病情较重(病指>6.3)时,则对病指调查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分级方法间病指转换模型,可使不同分级方法调查的病指相互转换,便于各地资料相互比较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黄土高原土壤系统熵研究,发现土壤起始熵不仅可以反映土壤肥力高低,而且可以反映土壤的适种性;生产投入熵可用来克有定投入化肥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估侧作物的最佳施肥量,并为化肥在不同肥力土壤上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T)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对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 a不同耕作措施后,各处理土壤有机C、NO3-N以及速效P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机C含量比试验初期提高了4.92%~18.05%,NO3-N含量提高了17.98%~31.08%,速效P含量提高143.04%~212.87%。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NTS和TS降幅较小,仅为2.75%和6.26%。6 a间小麦和豌豆平均产量均以NTS最高(分别为2 030 kg·hm-2和1 381 kg·hm-2),而NT最低(1 608 kg·hm-2和1 060 kg·hm-2)。传统耕作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耕层肥力的提高,但产量效应不明显;地膜覆盖有些年份增产效应明显,但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在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实施免耕秸秆覆盖既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也可以改善耕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日喀则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80—2021年逐日气象数据,分析构建了高原马铃薯气温(T)、光照(S)、水分(W)、气候(C)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2年日喀则地区S平均值为0.82,呈逐年弱下降趋势,T、W、C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79、0.64、0.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光热资源都在最合理区域(S、T≥0.7),满足了其长发育需求。W在播种~出苗期(W=0.62)、开花~成熟期(W=0.44)呈现较低水平,是制约日喀则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T、S空间分布较均匀,且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递增趋势,W空间分布不均匀。桑珠孜区—南木林县一带地区为马铃薯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C>0.6),适宜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由本文建立的日尺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得出的年际变化和区域特征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为了解气候变化下日喀则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宜度的时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吡虫啉与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静  张薇  李海平  周晓榕 《植物保护》2016,42(6):225-228
本文探讨了吡虫啉分别与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复配对马铃薯桃蚜的防治效果,为合理有效地应用复配剂对其进行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应用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分别确定了最佳药剂配伍和最佳复配比例。采用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与氰戊菊酯混配对马铃薯桃蚜防治有明显增效作用。进一步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表明,吡虫啉与氰戊菊酯复配比例为2∶3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达276.82;吡虫啉与氰戊菊酯以6∶1复配时,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