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481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163篇
  1014篇
综合类   3260篇
农作物   27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33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9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云模型的西安市蔬菜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肥力对于维持农作物生长和保障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综合考虑土壤肥力评价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对西安市蔬菜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选取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利用逆向云、正向云算法获得每个指标的云模型;根据单指标云模型特征值和权重值,结合综合云算法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云模型。结果表明:西安市蔬菜区土壤养分总体上属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适中。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首要限制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高磷、高钾地区应限制磷肥、钾肥的使用,按需施用氮肥。科学评价土壤肥力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土壤特性和养分状况,精准施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72.
自制环保酵素改善土壤肥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环保酵素由鲜蔬果厨余垃圾发酵而成,它具有很多活性酶和微生物菌群。探讨其改善土壤肥力的效应。[方法]试验土样为学校花圃土,用自制环保酵素稀释液浇灌花盆土土壤,测定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并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评价环保酵素改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随着浇灌时间的延长,环保酵素可以逐渐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且土样中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随环保酵素的稀释比变化,稀释比越大,增加的越多。经过28 d的浇灌,在环保酵素和水体积比为1∶800时,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7.46和49.33 g/kg,土壤养分均达到一级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餐厨垃圾的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73.
在豫南稻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翻压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化肥减量20%和40%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22.5、30、37.5、45 t/hm~24个水平,另设仅施用100%化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减施20%和40%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使土壤碱解氮分别增加14.4%~20.9%和13.5%~26.5%,有机质分别增加4.5%~10.8%和4.2%~8.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水稻产量随着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减量20%化肥条件下,翻压30 t/hm~2紫云英时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7%,差异极显著;而在减量40%化肥条件下,翻压37.5 t/hm~2紫云英时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5.3%,差异极显著;与对照比较,翻压紫云英极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但每穗实粒数较对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74.
研究高垄低沟、切根浅栽、集成处置对水湿地的江南桤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成处置处理对土壤肥力影响最为显著,微团聚度、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分散系数、土壤容重、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最低,林分立木材积最高,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75.
四川省四大植烟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4个植烟区(攀枝花、广元、宜宾、泸州)的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选取了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p H、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全磷和全钾8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隶属度值,进而根据加乘法原理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最后根据各样地IFI得分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攀枝花和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都偏低,泸州植烟区除碱解氮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适中,适宜烟草生长,土壤肥力较高。四川省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可分为Ⅰ级(较高),Ⅱ级(中等),Ⅲ级(较低),Ⅳ级(低)四个等级。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排名为泸州广元宜宾攀枝花。  相似文献   
976.
2017年对井研县柑桔园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井研地区有42.1%的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碱解氮处于适量水平,73.7%的土壤有效磷处于极缺或缺乏等级,47.4%的土壤有效钾处于缺乏等级,土壤铁、锰、锌、硼缺乏情况严重。建议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适中施用。  相似文献   
977.
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作物轮作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6种种植模式分别为苜蓿-苜蓿、苜蓿-休闲、苜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玉米(Zea mays)、苜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谷子(Setaria italica)。结果表明,苜蓿-作物种植模式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苜蓿翻耕后保持休闲则可维持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降低了1.60%~23.11%,全氮含量增加了3.81%~21.83%。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状况不同,进而引起土壤酶发生变化。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在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20%~12.30%和15.03%~43.43%,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6%~28.79%。苜蓿连作和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间的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苜蓿-休闲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8.
不同施肥措施对洞庭湖区旱地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非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轮作下,农民习惯施肥(TF)、配方施肥(NPK)及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模式[有机肥来源氮占配方肥总氮量的50%(50%OM)、30%(30%OM)和10%(10%OM)]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为相应作物种植制度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施肥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比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棉花和油菜的产量,且以50%OM处理产量最高,各处理产量的顺序为50%OM30%OM10%OMNPKTFCK(不施肥对照);当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0%时(50%OM处理),棉花和油菜产量分别比NPK处理高24.52%、29.57%,比习惯施肥(TF)处理分别高46.03%和49.07%。同时,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作物产量的年际变化均不到20%,明显小于NPK、TF和CK处理,即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促进旱地作物高产,同时也能保证其稳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且以50%OM处理效果最好,与试验前比较的增加幅度分别达57.5%、38.2%、65.1%和48.1%;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随施入磷素量的增加而增加趋势;而CK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则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Y)随试验年限(X)的变化均可用方程式Y=a X+b来表示。在洞庭湖区肥力较高的旱地土壤中,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施用比例对保障非粮作物高产稳产和耕地地力提升尤为重要,且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机肥来源氮占总施氮量的50%时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79.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林土壤肥力及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高砂镇林场,以25年生马尾松纯林择伐后(保留密度分别为300、450、600、750、900、1050株·hm~(-2))套种闽粤栲(密度1200株·hm~(-2))形成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对改造后10 a的混交林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上层马尾松林保留密度为600~750株·hm-2、林下套种闽粤栲密度为12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林各林木生长良好,与栽植前和马尾松纯林相比:0~2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下降8.29%和6.22%以上,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增幅均大于23.60%、10.32%和15.76%、6.78%。与栽植前相比:0~2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增幅为13.61%、15.50%、28.33%,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9.32%、27.35%、27.67%、23.30%、11.01%、13.95%、14.16%;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林分总持水量提高了19.05%,初渗速度、稳渗速度提高了9.92%、31.56%,地表径流系数下降14.58%。本研究结果可为重点区位生态林中的针叶林定向改造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0.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杜梨、盐柳、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荒地为对照,对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荒地相比,各人工林平均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77.89%、76.47%、757.74%、32.76%、30.13%;土壤中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比对照荒地分别提高了47.09%,11.52%,41.07%,76.00%;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蜡(0.777)、杜梨(0.694)、柽柳(0.572)、盐柳(0.436)、荒地(0.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