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5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剖面溶解性铁的含量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江平原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毛苔草沼泽湿地、水稻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定点原位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铁的含量与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剖面深度溶解性铁总量均表现为小叶章>水稻田>毛苔草。同一类型不同深度溶解性铁总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水稻田和毛苔草土壤溶液中溶解性铁主要富集在20cm深度,而小叶章富集在40cm深度。Fe(Ⅲ)是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溶解性铁发生垂直迁移的主要形态,络合淋溶在白浆土形成中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测定盐土中氯化物的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權 《土壤学报》1953,1(2):97-99
在盐土中测定氯化物,通常将土壤和水混合,用1:2.5或1:5的比例摇动后过滤,在澄清的滤液中加一定量的硝酸,再用标准硝酸银(0.1N AgNo_3)来滴定氯化物,这个方法在一般的土壤分析书中都可以见到。由于土壤溶液制备的不易,特别是黏重的土壤,过滤很需要时间,并且不易得到澄清的溶液,所以分析的人,往往在制备溶液的一点上,化费了很多时间。  相似文献   
143.
草酸青霉是一种可以分解纤维素的真菌,该菌剂的添加可能会影响砷污染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采用土壤培养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条件下添加外源真菌——草酸青霉对土壤中有效性砷浓度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土壤溶液中砷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淹水30 d的条件下,不灭菌不加菌种时,土壤溶液中的总砷质量浓度最低,为48.7 ng/mL,此时土壤溶液中3价砷和5价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42.5 ng/mL;在灭菌不加菌种时,土壤中的总砷质量浓度最高,为284.4 ng/mL,此时土壤溶液中3价砷和5价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98.1,49.5 ng/mL;灭菌不加菌种时,土壤溶液中的DMA质量浓度最高,为2.875 ng/mL;在不灭菌的2种处理下,均未检测到DMA。由此可见,不灭菌的土壤溶液中总砷浓度最低,毒性较小,并且外源真菌草酸青霉对土壤中的总砷浓度和DMA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4.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Eh及硅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种稻后酸性土壤pH迅速升高,而中性土壤pH降低,然后均趋于中性;Eh的变化基本均呈近似"W"形;土壤溶液硅浓度则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与对照相比,单施高炉渣或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溶液pH和Eh、增加硅浓度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偏硅酸钠的施用效果只是在水稻生长的某一时期在中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相对明显;单施葡萄糖会降低土壤Eh,提高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的硅浓度。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升高的幅度最大,在酸性水田土壤和中性水田土壤上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40(最小倍数)~4.93(最大倍数)倍和1.19(最小倍数)~2.72倍(最大倍数),说明施用高炉渣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硅素供应水平,对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硅素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施用硅肥提高不同类型土壤供硅能力、改善植株硅素营养及增加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后又逐渐升高。施用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尤以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和单施高炉渣两个处理效果最好,极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酸性水田土壤上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增产率高达16.99%,且成熟期水稻植株含硅量与稻谷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在中性水田土壤上施硅则无显著增产效果。总之,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的施用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6.
江苏省沿海地区盐渍土发生过程及盐渍特性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福田  赵守仁 《土壤学报》1957,5(3):195-205
本文简要地说明了江苏省沿海地区盐渍土壤的自然发生过程及盐渍特性转化的规律,文中主要论点,可初步归纳如下:1、本区域的土壤,发育于盐渍性的冲积母质,土层中富含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类,并呈一定的“碱性”。土壤碱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壤胶体表面存在有较多的吸附性钠,另方面表现在本身具有较高的pH 值。2、在自然发生过程中,土壤盐渍性为地质过程遗留的影响;随受自然降水淋盐,河沟排水排盐及生物作用的影响,开始“脱盐、脱碱”和肥力积累过程,发育成为本区内现存的各种不同盐渍程度的土壤。3、随着土壤脱盐作用的进行,土壤盐渍的组成在变化;主要是可溶性盐阴离子中钠离子的含量淋失较速,最后降低了土壤溶液中Na~+/Ca~(++)比率。由于这种盐渍组成的改变,土壤胶体上吸收性Na~+也相应的降低,从而导致土壤的脱碱作用。因此本区土壤的脱盐不致引起土壤碱化。4、在自然发生过程中,本区域盐渍土的脱盐过程,一直是在潜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脱盐过程中,潜水位经常在临界水位以内,为本区自然脱盐过程中,最大特点;潜水动能和土壤的脱盐过程,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在一定地区内,一定盐渍程度、盐渍特性的土壤,则常有和其相适应的矿化潜水类型。...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设施番茄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的适宜色谱条件,以Na OH和Na Cl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提取11种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通过优化影响低分子量有机酸分离度的流动相浓度、p H、流速、有机改良剂的添加比例、检测波长等条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设施番茄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最佳色谱条件为:以10 mmol L-1KH_2PO_4-CH_3OH(97∶3,p H 2.6)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此方法对11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检测限在20~825 ng ml~(-1)之间,回收率在85.57%~10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7%~5.84%之间。实际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痕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8.
程磊  朱建国  陈改苹  周淼  曾青  谢祖彬  庞静 《土壤》2005,37(1):80-84
在中国稻/麦轮作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来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不同 N 肥水平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CO2 浓度条件对土壤溶液pH 值无显著影响,但却普遍降低土壤溶液中 Cl-、NO3 和 SO4 3 种主要阴离子含量;相对于 N 150 kg/hm2 施 N - 2-水平,N 250 kg/hm2 施用量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 NO3 含量,同时也明显降低 Cl-和 SO4 含量。 - 2-  相似文献   
149.
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溶液铜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铜、易解离态铜和可解离态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吸铜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当不添加外源铜时,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潮土水溶性铜含量,但没有降低红壤水溶性铜含量。两种有机物料均降低水溶性铜的可解离程度。当添加外源铜时,两种有机物料均显降低了水性铜浓度。到成熟期,在不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两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不溶性铜含量,但在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则仍然降低了水溶性铜含量。pH和DOC是影响土壤铜溶解度及形态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条件下,二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溶液中3种形态铜含量均与水稻吸铜量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0.
水稻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对春季土壤墒情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水稻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对春季土壤墒情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本研究对采用浅水、浅湿和覆膜3种水稻节水措施的试区泡田前的0~280cm深的土壤含水率剖面和电导率剖面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覆膜节水灌溉措施与非覆膜措施相比对春季土壤墒情有明显影响,在本研究中覆膜节水处理区的剖面含水率低于非覆膜节水处理的剖面含水率;水稻节水灌溉措施对表层3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有明显影响,电导率最高的是覆膜处理,说明其保肥效果最好,其次是浅水处理,最差的是浅湿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