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332篇
农学   275篇
基础科学   617篇
  1656篇
综合类   1898篇
农作物   144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48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9篇
  1953年   10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从广义电磁波角度,讨论了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的物理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壤水分广义电磁测量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和问题。指出现有各种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误差大的核心原因是由于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造成的,因此,深入研究田间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对土壤电磁特性影响规律,寻找水分敏感性强而土壤容重、质地、含盐量影响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频率,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传感测试技术研究结合是土壤水分电磁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与冠生长及功能间的动态消长关系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1993 ̄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布置了水量充足、胁迫及胁迫后补水共7个水分处理冬小麦管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前,根、冠同步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之后则转变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60%以上,根、冠生长与功能之间可形成良性循环。胁迫后复水可使此循环得到很大改善。水量愈大,根、冠生长量愈大。水分胁迫不仅降低了干物质生长总量,而且还促使有限同化产物向根系分配,根冠比(R/S)增大,  相似文献   
23.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干旱缺水导致的谷子出苗难、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低而不稳等一系列问题,以金苗K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智动载体、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SAP)、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5种保水剂,每种保水剂设置3个施用量处理,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谷子生育期内研究不同保水剂及用量对谷子出苗率、土壤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种保水剂均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了谷子成熟期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智动载体和PAM施用量分别为37.5kg/hm2和75kg/hm2时,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5.31%和26.40%;谷子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47%和19.92%;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0.54%、20.42%和25.0%、25.5%;经济效益均表现最高,减蒸增效作用均强于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和SAP。  相似文献   
25.
在部分大棚菜新生产区,一些菜农因技术掌握得不够全面、作务方法不当等原因而没有达到理想的种菜收益。想要种好大棚菜,必须做好因不当作务而造成的八种危害的防治工作。一、肥害肥害是因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秧苗造成的危害。肥害初期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严重时早晚也难恢复。其发生原因是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过量化肥或未熟的畜禽粪,造成土壤水分渗透压力过大,根系吸水困难而"烧苗"。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不同灌水定额下冬灌效应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冬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作用时间及作用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冬灌定额会造成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大定额冬灌灌水可更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这是冬灌的直接效应。在没有降雨等其他外部水分补充情况下,冬灌水在冬灌后75~85 d消耗殆尽,直接效应结束。冬灌的间接效应体现在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上,冬灌定额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与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而株高对冬灌水量不敏感。不同冬灌定额下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冬灌定额的增大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造成水资源浪费。以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冬灌定额适宜性的指标,建议关中地区冬小麦冬灌水量为45 mm。  相似文献   
27.
针对临夏州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玉米播种期春旱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旱地玉米半覆膜地、全膜双垄地(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0~50 cm土壤水分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播前全覆膜和半覆膜。因此,秋覆膜、顶凌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干旱区充分利用秋、冬季降水资源解决春旱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旱地玉米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8.
覆膜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试验设测控施肥、垄膜沟播+测控施肥和平膜穴播+测控施肥3种方式。结果表明,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产量,产量高达12 823.33 kg/hm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和穗粒数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夏闲期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与恢复,播种时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下2 m土壤贮水量显著提高,尤其是0~140 cm土层保水效果较好;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耗水较多,较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6%~7.37%。因此,平膜穴播+测控施肥是最适宜山西晋南地区的覆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9.
地膜覆盖种植是一项综合性农田栽培措施,地膜覆盖栽植具有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杂草滋生和病虫危害等作用,不仅能使产品大幅度提高产量,还能提前上市,提高品质,调剂旺、淡季余缺,增加种植效益。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寒凉地区大面积应用推广,在马铃薯、甜菜、西瓜等作物栽培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为探索日光温室黄瓜自动化种植适宜的水肥管理参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灌溉下限对设施黄瓜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70% FC时,黄瓜产量最高,节水节肥效果明显,与95%FC相比,增产7.19%,节水33.33%,节肥55.56%.植株和果实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较高,黄瓜品质改善明显,与灌溉下限95%FC相比,硝酸盐含量降低4.77%,Vc含量增加9.18%,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19.28%。综合来看,灌溉下限为70%FC时,既能确保黄瓜高产,又能提高黄瓜植株和果实中养分吸收量,提高黄瓜品质。因此,灌溉下限为70%FC可以作为秋冬茬黄瓜自动化水肥管理的理想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