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2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林业   2028篇
农学   830篇
基础科学   839篇
  3443篇
综合类   6865篇
农作物   651篇
水产渔业   286篇
畜牧兽医   1892篇
园艺   409篇
植物保护   482篇
  2024年   346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959篇
  2021年   838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729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785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评价不同形式微量元素对鳗用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将鳗用复合预混料分为4个处理组,即无机微量元素组Ⅰ(ITE组Ⅰ)、无机微量元素组Ⅱ(ITE组Ⅱ)、有机微量元素组(OTE组,铜、铁、锰、锌为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络合物形式,碘、硒和钴为无机盐形式)和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组(CITE组),其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50%、0.75%、0.75%和0.50%,不同组复合预混料为每千克配合饲料提供的微量元素水平一致;每组3个重复。在40℃恒温储存的第1 d、第30 d和第60 d测定并计算维生素的保留率。结果表明:与第30 d和第60 d的ITE组I相比,ITE组Ⅱ中维生素K保留率显著增加(P<0.05),其他维生素保留率无显著变化(P>0.05);OTE组(除维生素B1外)和CITE组各种维生素的保留率均显著升高(P<0.05)。CITE组仅维生素B1和叶酸保留率显著高于OTE组(P<0.05)。不同处理组维生素保留率随储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所有处理组在第60 d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保留率均低于第30 d,OTE组和CITE组对维生素的保护效果优于ITE组...  相似文献   
152.
旨在指导生产上玉米青贮切割后的科学堆放及使用,以青贮料温为考察指标,进行了夏季牧场玉米青贮堆放时间和截料深度优化实验.堆放时间优化实验结果显示,玉米青贮在青贮窖中堆放24 h后开始再次发酵,在仓库中堆放24 h后有再次发酵趋势;截料深度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在距离料面30 cm处的料温基本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建议:牧场将切割...  相似文献   
153.
为揭示淋溶过程在山地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贡嘎山东坡海拔2 600~3 200 m针叶林土壤碳(C)、氮(N)的海拔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海拔4个样点的针叶林土壤C、N含量及碳氮比(C/N),并结合其他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探讨了淋溶过程对土壤C、N海拔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分解强烈的凋落物层(OH层)的C、N含量和碳氮比(C/N)随海拔升高有降低趋势。由于凋落物碳(Clit)含量分别与OH层C、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OH层C、N海拔分布特征主要由Clit输入量控制。与OH层相比,矿质土层(A、B和C层)中C、N含量及C/N并未发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趋势。A层C、N含量在2 781 m样点较低,而B和C层C、N含量均在2 781 m样点最高。天然降雨中C、N含量明显低于壤中流中C、N含量,展现了淋溶作用对C、N空间分布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淋溶过程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土壤C、N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不同浸提剂处理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咸庆  柏菁  项文化  侯红波  彭佩钦 《土壤》2020,52(3):518-524
为了解亚热带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特征规律,采用培养离心的方法获取土壤溶液测得DOC含量,对比传统水溶性有机碳(WSOC)提取法间的差异。选取湖南大山冲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3种亚热带典型次生林地,按10cm一层采集剖面土壤,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测定土壤DOC和WSOC含量,分析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及方法间的显著性关系。结果表明:①典型森林土壤DOC或WSOC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培养离心提取测得的土壤DOC含量明显较低,仅0.82~9.52 mg/kg,超纯水浸提的风干土WSOC含量达10.56~249.19 mg/kg,而0.5 mol/L K2SO4提取的鲜土WSOC含量达155.70~576.94 mg/kg,0.5mol/L K2SO4浸提的干土WSOC含量最高,达158.94~797.56 mg/kg,含量表现为:DOC<干土超纯水浸提WSOC<鲜土K2SO4浸提WSOC<干土K2...  相似文献   
155.
紫云英添加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方亮  李峰  黄雅楠  耿明建  黄丽 《土壤》2020,52(4):781-788
以湖北省武汉市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添加紫云英(CK)、添加2%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1)、添加4%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2)3个处理,进行干湿交替模拟培养试验,研究培养60、120和180d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培养120 d增加了各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培养60 d时G1处理的增幅最大(78.08%),培养120 d时G2处理的增幅最大(77.31%),且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不同培养时期添加紫云英均提高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且G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G1处理,各处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粒级的减小而降低,紫云英添加培养180 d时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升,且>2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7.17%~43.67%)。紫云英添加培养120 d时主要增加大团聚体内各有机碳组分的相对含量,180 d时显著增加了微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6.
参与碳氮磷转化的水解酶对不同施肥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土壤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在红壤中添加牛粪有机肥、化肥进行90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动态分析5、30和90d参与碳氮磷转化的土壤水解酶(α-1,4-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30 d后,化肥处理的总酶活性显著下降,对应的参与碳氮磷转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有机肥处理的总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其α-1,4-葡萄糖苷酶显著增加,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参与碳转化的4种水解酶中,只有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施肥的响应较强,且施加有机肥增加其活性而无机肥则降低其活性;对于参与氮转化的水解酶而言,化肥明显抑制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而有机肥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受到有机肥的抑制作用,而对化肥的响应总体不明显。不同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有明显差异,NMDS分析表明,α-1,4-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响应最明显,其次为磷酸酶与木聚糖酶;相关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 H、可溶...  相似文献   
157.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景NPK化肥主要是由于lO~50μm粒级碳、氮储最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8.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 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 mg/(g·h)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9.
邹婧汝  赵新全 《草业科学》2015,9(11):1748-1756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全球碳贮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放牧作为草地最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影响着草地的碳贮量,过度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造成草地退化,引起草地碳的损失。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本文对有关的报道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由于受植被凋落物、群落结构和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围栏禁牧对草地植被生产力有正面或负面的效应;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的结果,此外,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还与放牧的强度有关。围栏禁牧与放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草地土壤碳贮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总之,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草地碳贮量进行估算,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草地管理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0.
薛德艳  刘左军  高望  蓝雯玲 《草业科学》2015,9(10):1569-1575
以黄色和浅黄色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花瓣为研究材料,对其色素进行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并对其色素的成分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花色钝裂银莲花花瓣均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花色素苷、黄酮、黄酮醇和异黄酮),不含橙酮和二氢黄酮,其黄酮类化合物均表现为酚羟基结构,可能具有4-酮基、3-OH或4-酮基、5-OH结构的特征;pH值对花色素具有一定影响,避光保存花色苷的稳定性强于光照,Fe3+和Cu2+对花色素稳定性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