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3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林业   1734篇
农学   628篇
基础科学   717篇
  3241篇
综合类   6500篇
农作物   499篇
水产渔业   1270篇
畜牧兽医   1798篇
园艺   472篇
植物保护   559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829篇
  2022年   927篇
  2021年   821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841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966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董亚静  王川  罗伏青  苏琼 《蔬菜》2004,(4):34-35
近年来在南瓜大棚栽培过程中常常有由于盐离子浓度过高而导致减产和毁苗的现象发生,不少温室因此而被废弃。关于作物耐盐性的研究在农作物和西瓜上已有报道,对于大多数作物,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阶段对环境胁迫最为敏感。文采用琼脂固定法以NaCl 为胁迫盐对红栗南瓜发芽种子成苗过程进行研究,以期为南瓜抗逆育种及南瓜设施栽培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南瓜种子为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提供的红栗南瓜种子,是西洋南瓜的杂交种。2. 实验方法实验在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将种子用冷水浸种4 h,于28~30 ℃催芽,选取根芽长0.5 cm的种子备…  相似文献   
42.
林枫 《烟台果树》2004,(2):49-49
据近几年的栽培试验观察,珊夏苹果果锈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幼果期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如低温、阴雨以及不适的喷药引起的。由低温和阴雨引起的果锈,颜色为浅黄褐色,木栓层较薄;由药害(喷刺激性重的或用药浓度过高等)引起的果锈一般为褐色,木栓层较厚。此外,树弱、枝密、通风透光条件差的锈斑也多。防止和减轻珊夏果锈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主要措施简介如下。1增强树势,合理负载为了尽快结束果锈敏感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严格疏果,促进果实发育,提高抗锈能力。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分期追施适量的氮磷钾以及硼、…  相似文献   
4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44.
45.
46.
李泽鑫  高爽  王昌昆  刘国华  胡登辉 《土壤》2024,56(3):639-645
星载高光谱仪器的光谱通道以及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核心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定量反演精度。本研究开展了卫星载荷光谱分辨率、信噪比、光谱特征波段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反演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气传输模型、光谱分辨率分析模型、信噪比分析模型、特征波段的提取分析模型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反演模型的面向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监测的高光谱卫星“地面–大气–仪器–观测–反演”全链路仿真分析方法,实现了土壤类型、大气效应、仪器特性参数、反演方法的耦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反演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均在10~20 nm。②不同土壤类型对观测的信噪比需求不同。对于Phaeozem的有机碳监测,较另外两种土壤有更高的信噪比需求。③在不同特征波段提取分析方法下所需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一致。不同类型土壤光谱数据提取出的特征波段不同,其中反演效果最佳的土壤类型为Chernozem,特征波段数为26个,R2=0.826 5,RMSE=3.438 9 g/kg。④反演模型与仪器特性参数无耦合关系,同一类型土壤不同反演算法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需求一致。⑤Chernozem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5 nm,信噪比大于506.66,特征波段提取数为26个;Kastanozem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7 nm,信噪比大于331.42,特征波段提取数为22个;Phaeozem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5 nm,信噪比大于432.51,特征波段提取数为19个。  相似文献   
47.
为了更好的了解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个体发育期营养生态位变化,根据2021-2022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36尾柔鱼和30尾日本爪乌贼样本,对其眼睛晶体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柔鱼个体δ13C、δ15N值变化幅度分别为0.10‰-1.68‰、0.79‰-7.51‰;日本爪乌贼个体δ13C、δ15N值变化幅度分别为0.15‰-1.20‰、0.81‰-7.05‰。柔鱼、日本爪乌贼生态位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0.40‰2-5.85‰2、0.27‰2-5.36‰2。GAM模型分析显示:柔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偏差解释率分别为31.9%和34.3%。日本爪乌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2.9%和19.4%。分析认为,个体营养生态位的变化幅度较大,侧面反映了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过渡区同位素基线值变化幅度较大;该海域的柔鱼、日本爪乌贼个体摄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个体发育和基线值是影响组织δ13C、δ15N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介绍了针对渔业船舶能效计算和能效折减研究的必要性,解释了新建商船能效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EEDI)和现有商船能效指数(Energy Efficiency Existing ship Index, EEXI)评价的方法,从EEXI的计算方法入手,将渔船的航行工况、作业工况与商船的营运工况分别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在渔船上直接应用EEXI的合理性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渔船在航行和作业工况下如何开展能效指数的评价,指出了不同捕捞方式渔船确定能效指数计算的关键步骤,提出了中国渔船制定能效折减系数的设定须考虑的诸多因素,并为中国捕捞行业如何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4):55-61]  相似文献   
49.
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碳中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碳中和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科普资料的编印、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科普活动的开展、学术活动的举办、科普网络资源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开展碳中和科普工作的途径,同时指出了开展碳中和科普的必要性,对碳中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0.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 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 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