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291篇
  387篇
综合类   1672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491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驱导辅助充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气吸式排种器充种环节工作压力要求高、高速作业时充种性能不佳,导致排种质量下降的问题,采用主动驱导种群、减少局部种间接触的方法,提高排种器高速条件下的充种率,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驱导辅助充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分析了排种器充种过程中种子的受力状态,阐述了排种盘导种槽辅助充种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充种过程各阶段提高种子充填率的设计思路;对导种槽外形曲线方程、斜面倾角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曲线的基本参数;利用气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 CFD-DEM,以型孔处局部空隙率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了导种槽曲线方程的基圆半径最优值。为了验证设计结果,在工作压力-5、-6 kPa条件下,分别与其他2种气吸式排种器进行速度单因素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在高速条件下的漏充率优于其他排种器。对所设计的排种器进行了前进速度、工作压力的双因素试验,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排种器的最佳工作参数。将所设计的排种器安装在气力式玉米免耕播种机上,在3个工作速度下进行了单因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9. 11 km/h时,粒距合格指数为95. 48%,高速条件下充种性能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2.
铁硼碳合金中硼在Fe_3(C_(1-x),B_x)相中的固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硼钢铁材料在农机、矿机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与正确认识和确定硼在Fe_a(C_(1-x),B_x)中的固溶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Fe-C-B合金在1050℃加热后,其中Fe_3(C_(1-x),B_x)的x最大范围为0.05~0.90。当Fe_3(C_(1-x),B_x)与γ-Fe共存时,随合金含B量的增加和(或)含C量的减少,x=0.05~0.90,Fe_3(C_(1-x),B_x)的晶格常数α和c减小1.5%,b增大6.5%,它的显微硬度从1020HV增加到1360HV。当Fe_3(C_(1-x),B_x)与γ-Fe、石墨和Fe_2B之中的两个相共存时,x值及晶格常数和显微硬度分别有一固定值。  相似文献   
103.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鉴定蒌蒿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莺  倪光远  陈清婵  孙智达  杨尔宁 《园艺学报》2009,36(11):1676-168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 - MS) , 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 基于其嗅感强度, 反式- 2 - 己烯醛、水芹烯、顺式- 罗勒烯、3 - 崖柏酮、樟脑, 黄瓜醛、( - ) - 龙脑和( - ) - 乙酸龙脑酯被认定为形成蒌蒿香气的重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4.
发酵方法对柿果醋中香气成分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和常规发酵柿果醋中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比较,分别从2种柿果醋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63种,均含有酯类、羧酸类、醇类、烃类、醛酮类、酚类及少量其他化合物.常规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中含有酯类33.78%、醇类32.38%和烃类1.08%,高于自然发酵柿果醋的含量;自然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中含有羧酸类61.25%、醛酮类9.66%和酚类6.13%,高于常规发酵柿果醋的含量.采用常规发酵法生产的柿果醋具有较好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标准的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FLUENT软件对双流道泵内固液两相湍流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刻,泵流道内的压力分布明显不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在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浓度分布极不均匀,颗粒主要集中于叶轮出口处的工作面和后盖板上,而在蜗壳流道内,固相颗粒多集中于离叶轮半径较大的蜗壳壁面上.  相似文献   
106.
建立香蕉中噻唑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残留测定方法。香蕉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PSA+C18分散固相萃取,采用UPLC-MS/MS多反应模式(MRM)进行分析测定。噻唑膦在添加水平0.01~1.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4.3%~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7.9%~11.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 L,定量限为0.005 mg/kg。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且节省溶剂,适用于香蕉中噻唑膦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07.
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果穗周围叶片全部摘除的方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利用稳定同位素做内标来检测葡萄果实中3-异丁基-2-甲氧基吡嗪(IBMP)的含量,确定最佳摘叶处理的时间以有效降低烟台"赤霞珠"葡萄中IBMP的含量。结果表明:花前摘叶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葡萄果实中IBMP的含量,而转色期摘叶不会影响葡萄果实中IBMP的含量;HS-SPME结合GC-MS,利用稳定同位素做内标的方法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花前摘叶处理能有效降低"赤霞珠"葡萄IBMP的含量,进而可以改善胶东"赤霞珠"葡萄酒香气。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改进欧拉算法的双吸离心泵泥沙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液两相流算法对双吸离心泵泥沙磨损模拟精度有直接影响。采用改进的固液两相流欧拉算法,考虑了相间阻力和泥沙扩散系数两方面因素,对典型悬移质泥沙粒径条件下的双吸离心泵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发现,叶片表面湍流强度在头部和尾部较大,可达6%~10%;叶片头部和尾部的颗粒动态尺度大于中部。由湍流强度和颗粒动态尺度组成的湍动尺度效应,在叶片头部和尾部表现强烈,湍动尺度效应使固液相间阻力增大,更有利于颗粒的扩散,避免了颗粒聚集,对大颗粒的作用强于小颗粒。湍动尺度效应导致叶片表面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范围减小,大颗粒的变化值大于小颗粒,叶片头部和尾部的改变值大于中部,叶片表面的严重磨损部位为叶片工作面尾部的块状磨损区,这比采用传统算法得到的带状磨损区和偏磨区计算结果,更符合离心泵实际磨损情况,考虑湍动尺度效应后得到的磨损率也有所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吸离心泵叶片水力设计和表面喷涂防护原则,为提高双吸离心泵抵抗泥沙磨损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选取陕北毛乌素沙地从半固定沙地到恢复2354a的灌木和乔木固沙林地,采用密度分组法分析表层土壤轻、重组分碳氮含量、C/N的演变及累积速率、固定碳氮贡献率特征。结果表明:固沙林从恢复2354a,乔木和灌木林土壤轻组碳分别增加了14.040.6倍和8.819.2倍,显著高于对应重组碳3.27.7倍和3.58.1倍的增幅;对应轻组氮分别增加了14.540.9倍和11.829.1倍,也显著高于重组氮4.68.5倍和4.412.6倍的增幅,说明轻组碳氮相对重组碳氮对固沙林恢复更加敏感。土壤轻重组碳氮含量增加使得乔木和灌木林轻组碳密度增速分别达0.57mg·hm^-2·a^-1和0.26mg·hm^-2·a^-1,重组碳密度增速则仅为0.18mg·hm^-2·a^-1和0.20mg·hm^-2·a^-1;同时,轻组氮密度增速分别达0.03mg·hm^-2·a^-1和0.02mg·hm^-2·a^-1,重组氮密度增速则分别达0.02mg·hm^-2·a^-1和0.04mg·hm^-2·a^-1。按此碳氮组分增速,到固沙林恢复54a时,乔木林和灌木林土壤轻组碳可分别贡献75.9%和59.4%的全有机碳增量;土壤重组氮则可贡献44.6%和63.9%的全氮增量。另外,恢复54a两种林地土壤重组C/N分别比半固定沙地降低11.4%和38.5%。但轻组C/N在乔木林并无显著变化,在灌木林恢复2354a土壤轻组C/N降低了21.7%31.0%,显著改变了土壤碳库性质。表明陕北固沙林恢复土壤表现出显著的固定碳氮效应,并且乔木林有更好的固碳能力,灌木林则有较好的固氮效应。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中药材猴耳环中47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亲水亲油平衡材料 (简称HLB) 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 (ESI+)、依赖保留时间的多反应监测模式 (scheduled MRM) 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7种农药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r > 0.9920),定量限在0.001~0.015 m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54%~117%之间,RSD在2.0%~15%之间,其中40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0%~120%之间,满足痕量分析要求。该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猴耳环中农药多残留的监控与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