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504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634篇
  210篇
综合类   1523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474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 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 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对四川省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MODIS-NDVI数据集,统计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①四川省FVC变化趋于稳定,其多年FVC均值在0.50左右。②在空间尺度上,FVC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异质性,东部FVC高于西部,且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现依次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四川省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比例达到70%左右,其总体植被状况较好,且总体存在缓慢增长的迹象。④研究区内FVC变化与气温、降水正负相关关系并存且面积比例接近。⑤四川省FVC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非气候因子,以气候因子为驱动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17%。[结论] 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好,植被生长旺盛,多年来FVC较为稳定,维护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四川省未来应着重关注人类活动因子,积极构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33.
杨敏 《南方农业》2015,(3):192-194
根据西充县1959-2013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54 a来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 a来西充县年平均气温升高0.1℃,尤其是近30 a,气温年际变化和趋暖变化均十分明显,30 a中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平均增温率为0.02℃/10a。  相似文献   
134.
<正>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正式向省政府提交了《新形势下四川水土保持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报告认真总结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和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客观分析了四川省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  相似文献   
135.
广安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 ,克服过去水保部门单打一的做法 ,把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项目全部纳入“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范围 ,打好总体战。同时 ,把水保工程作为农、林、牧产业化和旅游发展的基础 ,以水保工程促进产业开发 ,以产业开发巩固水保成果 ,使得水保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6.
为适应新形势下水保工作发展的需要 ,结合县情及治理区客观实际 ,宣汉县水土保持局在工作职能、监督执法、治理形式、组织形式、项目管理等八方面实现转变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具体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7.
四川省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36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2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0.968 hm2/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经济社会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针对高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开发水电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  相似文献   
138.
坡面水系工程建设设计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根据丘陵区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坡耕地多,产流速度快,坡面水系紊乱,破坏力大的特点,总结推广的坡面水系工程,可对坡面径流实施有效的拦、蓄、引、灌、排,已成为控制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坡面水系工程中排灌渠、蓄水池、沉沙幽、山平塘的布设、设计与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9.
四川自然土壤和旱耕地土壤可蚀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和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WEPP)中的土壤可蚀性K值 ,对四川各类自然土壤和旱耕地土壤可蚀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直接相关 ,自然土壤和旱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在 0 2 68~ 0 3 44之间 ,紫色土的分布面积和K值较大 ,是易遭受侵蚀的土壤。应采取增施有机肥、实行坡改梯等措施 ,加强对耕地、高可蚀性土壤侵蚀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0.
四川省中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在2005年就由四川省电力公司控股的一家地方县级供电公司,经历了代管、控股两种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公司大胆提出"规范管理,统一标准,接轨国家电网"工作思路和"公司确保安全,内部班组争先,外部控股标杆"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班组基础建设管理.现将该公司加强班组基础建设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希望能对提升控股公司的农电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