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77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治疗奶牛乳房炎,国内外广泛使用各种抗生素制剂,且有多种抗生素制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当前也有很多新型的抗生素制剂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邻氯青霉素、头孢菌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和卡他乳腺霉素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乳品卫生要求的提高,使用抗生素凸现了治疗的弊端:①用药时间长,治愈率尚不理想;②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992.
几种促长和保健类添加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3.
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问题备受关注。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过去普遍认为主要起因于染色体基因突变(靶位改变、主动外排和膜孔蛋白缺失),而不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转移基因。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包括qnr、mfpA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的变异基因(aac(6’)-Ib-c  相似文献   
994.
氟喹诺酮类(F-quinolones,FQS)是近十多年来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合成抗菌药。从1962年Leshes发表第卫个隆诺酮类药茶院酸以来,目前进人临床用有40多个品种,已发展至第3代产品。早期隆诺团类药(也称毗陡酮酸类)第1代有茶陵酸、昭喷酸、毗咯咪酸等,由于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目前仍为水产鱼类(包括鳗缅)细菌性疾病防治中最常用药物之一。第2代有毗呢酸、氯甲峻、呼口③酸等,较第1代有更广的抗菌谱,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外,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效。用于急性痢疾、肠炎以及泌尿道的感染等。80年…  相似文献   
995.
<正>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属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疗效确切,其注射液已被2003版《兽药质量标准》收载,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我厂临床需要,制备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取得成功,现就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要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96.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药代动力学特征好、作用机制独特、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药物预防和治疗多种细菌和支原体疾病.且前,此类药已成为合成抗菌药物中最具有开发前途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997.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临床应用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高度敏感,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李氏杆菌、坏疽及钩端  相似文献   
998.
Nine strains resistant to five fluoroquinolones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Enrofloxacin, Danofloxacin,Sarafloxacin)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amples and extracted the chromosomal DNA of these strains. Designed primers to amplify the 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 (QRDR) of gyrB gene, then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and the sequence was analyz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tandarded strain NCTC5776,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QRDR of gyrB gene of all resistant strain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QRDR of gyrB has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to salmonella.  相似文献   
999.
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兽药之一,可随畜禽粪便进入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堆肥和外源添加高效降解菌剂是高效、绿色的抗生素处理方法,可有效降低FQs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FQs生物去除效率方面,而对其生物转化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FQs的降解条件、降解途径、降解产物及残留抗菌活性等生物转化研究,重点阐述了FQs的生物转化机制,并对FQs生物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为FQs的高效生物降解与转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物质,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酸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P-14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后的组分a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15 bacillomycin D(杆菌霉素D)。此外,共分离得到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抑菌率为(26.19±3.82)%,其中包含苯类物质(benzenes)10种、烷基类物质(alkyls)8种、醇类物质(alcohols)2种、酮类物质(ketones)11种、醛类物质(aldehydes)3种和1种酯类物质(ester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P-14能产生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的物质,并确定了其拮抗物质种类,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