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1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鸡喹乙醇与马杜霉素中毒的症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喹乙醇中毒 喹乙醇因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确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在饲养环境较差的场地使用效果更为显著。然而,由于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喹乙醇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常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2.
采用Chang Liver和L-02 2株人源肝细胞为生物材料,通过细胞生长抑制试验、DNA损伤分析、兴奋性试验,观测喹烯酮和喹乙醇不同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对细胞DNA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Oliver尾距的影响以及低剂量药物对细胞兴奋效应的诱导作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喹烯酮和喹乙醇对Chang Liver细胞作用24 h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73.29%和31.88%,对L-02细胞作用24 h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76.51%和39.7%,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但低剂量喹烯酮也能诱导L-02细胞产生兴奋效应(P0.01);同时,细胞DNA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Oliver尾距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证明2种药还可显著诱导这2株细胞的DNA损伤(P0.01),且喹乙醇导致的损伤比喹烯酮严重。结果表明,喹烯酮和喹乙醇对人肝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喹烯酮的毒性作用比喹乙醇小。  相似文献   
83.
大批番鸭喹乙醇积蓄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喹赛多和喹乙醇对肉兔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赛多和喹乙醇对肉兔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只30日龄齐卡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 mg/kg喹赛多及50,100 mg/kg喹乙醇基础日粮,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肉兔的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内分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和血清IGF-Ⅰ含量显著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各组胰腺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肉兔肌肉pH值、粗蛋白、粗脂肪(除100 mg/kg喹赛多处理组外)、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兔血清T3和T4含量均有提高,添加量为100 mg/kg时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肉兔饲粮中添加喹赛多效果优于喹乙醇,37~90日龄肉兔饲粮喹赛多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85.
肉鸡饲养中防球虫病,要使用新方法是由于食品卫生屡遭国际技术壁垒阻挡,而食品卫生要求门槛逐步提高,为达到绿色食品要求,防球虫不准再使用喹乙醇、磺胺、利特灵、克球粉等有药物残留,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是现代饲养新观念,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6.
2000年5月12日,朝阳县良图沟乡某村民,饲养3日龄雏鸭197只,因雏鸭出现拉稀用喹乙醇治疗用药量过大出现了一起中毒事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史及临床症状当雏鸭2日龄时,有些雏鸭拉白色稀粪,畜主认为是雏鸭白痢,从兽药店购回50g喹乙醇原粉,按5me/kg体重投药,但投药时由于没有天平,畜主采取估计投药的办法,认为倒出的药物不多,大致就是说明书上5g/kg的剂量,于5月11日晚投药,投药方法是将药物混于饲料中投服,3日早发现雏鸭死亡30只,其余雏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绿色稀便,有…  相似文献   
87.
选用 2 0头 2 6日龄断奶的长白×荣昌杂交仔猪 (平均体重 4.8kg) ,随机分成 4组。 4组仔猪的试验处理分别为 :( 1)对照饲粮 (未添加抑菌促生长剂 ) ;( 2 )对照饲粮 2 5 0 mg Cu( Cu SO4· 5 H2 O形式 ) /kg;( 3)对照饲粮 2 5 0 0 mg Zn( Zn O形式 ) /kg;( 4)对照饲粮 30 mg喹乙醇 /kg。试验结果显示 :( 1)饲粮中添加抑菌促生长剂使仔猪结肠内容物中含氮腐败产物产量显著 ( P<0 .0 5 )降低。 ( 2 )添加抑菌促生长剂显著 ( P<0 .0 5 )降低仔猪腹泻程度。( 3)添加高铜可显著 ( P<0 .0 1)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添加高锌和喹乙醇也有促进断奶仔猪生长的效果 ,但差异不显著 ( P>0 .0 5 )。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中添加高铜、高锌和喹乙醇可有效地减弱结肠内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从而降低仔猪腹泻程度和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8.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9.
选择30日龄体重相近的齐卡肉兔6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喹赛多50 mg/kg、100 mg/kg或喹乙醇50 mg/kg、100 mg/kg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兔的日增重提高7.03%-17.15%,饲料报酬提高13.00%-14.32%,肉兔腹泻率降低34.71%-49.68%,屠宰率分别提高5.04%、7.73%、3.50%和5.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兔肌肉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添加100 mg/kg喹赛多组下降最明显(21.24%);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 factor-Ⅰ,IGF-Ⅰ)、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3,5,3′,5′-tetraiodothyronine,T4)含量有所提高,以添加100 mg/kg喹赛多组作用最为明显,IGF-Ⅰ、T3和T4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4.27%、56.61%和2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喹赛多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喹乙醇,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90.
喹乙醇诱导鲤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开毓 《水产学报》2004,28(6):733-73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染色质浓缩,边移,聚集在核膜下,进而核发生裂解,核碎片与细胞碎片有单层膜包裹形成凋亡小体(apoptosisbody)[1]。目前已发现某些物理因素(辐射、高温等)、细胞因子、病毒感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