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蚕蛾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的补品,有神虫国家之称.近年来利用雄蚕蛾配制成蚕蛾酒,作为滋补品可出口东南亚、日本及美国.蚕蛾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据测定脱脂蚕蛾的蛋白质含量为69.9%.含有的18种氨基酸比例均衡,是全价蛋白(林元吉,1993).此外,蚕蛾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细胞色素C、维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38%以上,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姚锡镇,2001).每100kg桑蚕茧制种后可得50~60kg鲜蛾,其中雄蛾约占40%.针对以上状况本课题组利用加工保鲜技术,将制种后的鲜蛾采用合理工艺、科学配方,改善了蚕蛾固有的异臭味,研制出色、香、味俱全的蚕蛾软罐头,满足了消费者的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82.
我国自古就有食用蚕蛾可以补肝、益智、强精、健体之说.早在唐宋时期蚕蛾就被皇室视为珍贵的补品,有神虫之称.柞蚕蛾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其含有的18种氨基酸比例均衡,是全价蛋白.蚕蛾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五香柞蚕蛾的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3.
天台山产茶早在秦朝桐柏一带就有以茶治病的传说,而有文字记载最早则在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68年,这也是有文字记载浙江最早产茶之地,至唐宋时期,天台山云雾茶已是“遍山皆有”,茶树种植遍布全县各地。唐陆羽《茶经》、宋《赤城志》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84.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5.
赵华 《农业考古》2007,(2):97-101
清代茶馆的发展继承了宋代茶馆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少和宋代茶馆不一样的地方,但这些差异却是茶馆在清代适应社会发展和茶客需求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唐宋时期是中国茶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发展高峰,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高峰。茶馆业的兴盛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八旗子弟的优厚待遇,以及茶馆经营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等有很大关系。总体上讲,茶馆在清代发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娱乐空间,是曲艺节目登台亮相的舞台。一、清代茶馆的兴盛清初一百年的休养生息使清朝国势一度强盛,出…  相似文献   
86.
吴建新 《农业考古》2007,(5):234-235
南海县西樵山,与被称为东樵的罗浮山相对应而得名,是古代广东名山。远古时期它是一个位于西江口的孤岛,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唐宋时代在沿山的冲积地上有南迁聚落从事农作。明清时期此地以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文化传播中心而著称,也是闻名遐迩的茶叶产地。古代岭南的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从岭北传入。西樵山的茶叶栽培,传说是因唐末诗人曹松寓居于此。乾隆《南海县志》卷14《流寓》记载:“曹松……南游广州,山川胜处必流连累日。尝至南海西樵山,栖迟久之,移植顾渚茶于山中,教山民焙茶。至今樵茶甲于南海。山民以茶为业,鬻茶而举…  相似文献   
87.
历史上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宋代开始衰落,明清时期已经很少了。水稻种植的变化与该地区的水环境变迁密切相关。唐宋以来河北平原水资源不断缺乏,水环境不断恶化,是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江南茶俗文化是江南茶事活动与江南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承载着江南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凸显了江南茶艺美学的青、雅、逸。文章通过梳理唐宋时期以茶为关联介质的文化遗产,识别江南茶俗文化基因,探究唐宋江南地区的茶道精神、茶文化现象和茶艺美学,可以挖掘江南茶俗文化在唐宋时期的传承状况,对当代江南茶文化品牌文化基因的塑造和江南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有些诗歌中的"桑麻"指桑树、麻或泛指农作物,有些则指农事,其指涉多与典故相关,有些可具植物与相关典故双重意义。植物特性或种植习俗及诗人创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诗歌中"桑麻"的运用。相较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诗对于"桑麻"的美感与文化意蕴有进一步开拓。有些诗写出了"桑麻"的生机,有些诗善于营造关于"桑麻"的视觉美,一些宋诗对于"桑麻"的书写则更细致。从唐至宋,诗歌中与"桑麻"相关的典故更加丰富。作为植物入诗,"桑麻"不仅是农作物,也可映衬不同环境,即得意趣。从用典角度而言,"桑麻"有横亘千载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0.
张琳 《福建茶叶》2023,(5):173-175
文章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唐宋茶文化研究的专著、期刊、学术论文的系统分析,试图从不同学科领域的多元化视角出发,对唐宋茶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呈现。从而对进一步研究唐宋茶文化和探讨新的研究视角和新方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