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张琳 《福建茶叶》2023,(5):173-175
文章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唐宋茶文化研究的专著、期刊、学术论文的系统分析,试图从不同学科领域的多元化视角出发,对唐宋茶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呈现。从而对进一步研究唐宋茶文化和探讨新的研究视角和新方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高慧 《现代园艺》2014,(8):149-149
<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4000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从有到无革命性的标志是从"囿"到"苑",古人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而追求一种更高级别的享受,这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是前所未有的。此后又主要历经了2个发展时期,唐宋时期及明清时期。唐宋时期是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因为唐  相似文献   
73.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莱芜猪肉切块质量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芜猪是中国华北型猪的典型代表之一(图1,图2),以其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哺育力强、肉质优良、肉味香浓等特性而久负盛名.据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其考古墓葬发掘的猪头骨,经颅骨学比较鉴定与现今莱芜猪的头骨非常相似,推测莱芜猪具有6 000年左右的悠久饲养历史,早有"流不尽的汶河水,赶不尽的莱芜猪"之民谣.在中国数千年的养猪文明史中,秦汉时代的齐鲁农业文化和唐宋时代的美食文化对莱芜猪的祖先产生深远的种质影响.  相似文献   
75.
皖西北是樱桃的主要产地之一,唐宋时期已有名气。从八十年代开始,在引进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合当地的品种,其中以大鹰嘴、金红樱桃、二鹰红仙桃等最为著名。目前,以太和县李郢一带为中心,栽植面积向周边县市快速发展,已占太和县经济林面积的20%。近几年来,樱桃在庭院经济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给村庄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76.
庾莉萍 《农业考古》2005,(4):174-177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丝绸之路”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77.
岩茶浅谈     
兴于唐宋时期的武夷岩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远在公元1023年已位列“官茶”为皇家贡品,被世人所钟爱。偕同养育了她千百年来的神奇土地,“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夷山风景区一道蜚声中外。因其有3500多个品种而博得世界茶叶品种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78.
颜亮 《园林科技》2009,(2):28-29
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唐宋时期的畲田与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雄生 《古今农业》2005,2(4):30-41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畲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畲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畲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畲田的耕作方式,地区和地理分布,作物种类,唐宋时期畲田民族与后来畲族的关系,以及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指出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原本就因刀耕火种而不断迁徙的畲田民族与周边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冲突,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农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0.
中国菊花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思兰 《湖南林业》2007,(11):31-31
菊花原产中国,至今已有长达16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菊属植物是种下变异极为丰富的植物,同种不同单株间存在明显可见的遗传差异。从唐宋时期发展起来的艺菊技术(包括嫁接、摘心、选种)为菊花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条件。此外,各种水肥条件控制的技术也使各种变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