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0篇
  36篇
综合类   794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本文叙述了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玉嘧磺隆含量的方法,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3,变异系数为0.1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回收率为99.7%~100.4%。  相似文献   
52.
为寻找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的理想药剂,笔者进行了38%苄嘧·唑草酮WP田间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38%苄嘧·唑草酮WP对水稻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理想,其每667m2有效剂量为10g。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及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含量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优选配方,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UV分光光度计对其形态、粒径和含量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试验和留样观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以乙酸异丙酯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3∶2时,室温下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纳米乳体系;乳滴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32。稳定性试验显示,环吡酮胺纳米乳经10 000r/min离心20min及在-4,25,60℃贮藏6个月后,纳米乳液仍澄清均一,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含量测定显示,在306.2nm处测定纳米乳液中环吡酮胺含量的专属性良好。【结论】获得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且该配方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得的环吡酮胺纳米乳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54.
采用沙培方法,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及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保护剂HN对玉米ALS、GSTs活性及GSTs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剂对6个玉米品种的ALS、GSTs均具有诱导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诱导增加百分率却不同。对氯嘧磺隆敏感的玉米东甜3号的GSTs诱导增加百分率达到59.18,对其ALS的诱导倍数为叶部1.29倍,根部2.30倍;对氯嘧磺隆耐性较高的玉米屯玉88GSTs诱导增加百分率为19.26,其ALS的诱导倍数为叶部1.07倍,根部2.07倍。氯嘧磺隆和保护剂均可以诱导玉米GSTs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增加,保护剂的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 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 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 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 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著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56.
6头成年健康黄牛按10 mg/kg剂量单次快速静注吡喹酮,另6头成年健康黄牛根据交叉试验设计法按10 mg/kg剂量单次肌注、30 mg/kg剂量内服吡喹酮进行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喹酮原药的质量浓度,其检测限为25μg/L.房室模型分析表明,静注给药后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分布半衰期(t1/2a)、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总体清除率(ClB)、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25±0.03)h、(1.28±0.20)h、(2.11±0.38)L/kg、(1.14±0.10)L/(kg·h)和(8.79±0.74)mg/(L·h).肌注的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 1/2ka)、消除半衰期(t1/2ke)、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Gmax)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0.40±0.17)h、(4.65±0.91) h、(6.85±1.02)mg/(L·h)、(1.33±0.52)h、(0.83±0.08)mg/L和77.93%.内服给药后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吸收不规则,其药动学参数t 1/2ka、t1/2ke、AUC、tmax、Cmax和F分别为(1.08±0.13)h、(6.81±1.26)h、(8.51±1.78)mg/(L·  相似文献   
57.
除草剂谷友对谷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冀谷19为试材,研究了44%谷友(单嘧.扑灭)WP对谷田杂草的田间防效及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4%谷友最佳使用剂量为1 800 g/hm2。在该剂量下,除草效果较好,且对谷子生产安全,谷子产量与人工锄草基本相同,但较50%扑灭津WP(药剂对照)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8.
<正>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选择药物错误、环境条件变化、使用方法和时机不当等常常会引起药害,造成损失。下面就对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一、提前或拖后施用安全施用期,会引起作物受害在玉米4叶期前或5叶后期,应用2,4-滴丁酯做茎叶处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易产生药害;某些需要于播后尽早施用的土壤处理剂(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在大豆田应用),而延误至大豆拱土时才  相似文献   
59.
农药在作物上的消解和最终残留量是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域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吡氟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氟酰草胺在水稻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3%~102.7%、78.0%~96.0%和92.7%~97.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4.8%、4.4%~6.7%和1.4%~4.6%。吡氟酰草胺在水稻植株中降解半衰期为0.6~9.7 d;在水稻上按有效成分量150~225 g/hm2使用1次,收获期时,水稻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0.01 mg/kg,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5 mg/kg。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我国制定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  相似文献   
60.
紫茎泽兰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已在我国西南地区泛滥成灾。为了探明甲嘧磺隆和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紫茎泽兰高效化学防除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盆栽紫茎泽兰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嘧磺隆可溶性粉剂和氨氯吡啶酸水剂,测定施药后1~7 d紫茎泽兰几个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紫茎泽兰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0.12 g.L-1甲嘧磺隆和1.75 g.L-1氨氯吡啶酸能有效地抑制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这两种药剂用量几乎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