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40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林业   976篇
农学   3313篇
基础科学   339篇
  349篇
综合类   17972篇
农作物   3816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2052篇
园艺   5025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637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994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473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578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549篇
  2007年   1506篇
  2006年   1368篇
  2005年   1678篇
  2004年   1967篇
  2003年   1826篇
  2002年   1674篇
  2001年   1437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700篇
  1997年   702篇
  1996年   644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448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龙杂18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选育而成的高粱品种,是适合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地区机械化栽培的酿造型高粱新品种。分别对品种的特征特性、前茬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及收获等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52.
曹娟 《中国种业》2017,(9):58-59
为了明确新陆中62号棉花品种在阿拉尔垦区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新陆中62号常规陆地棉的最佳种植密度是21.0万株/hm~2,可使子棉产量最高、棉花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53.
晋单7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WX641为母本、WX511为父本选育的多抗、高产、优质、广适玉米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79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生产试验产量10917kg,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7.6%。高抗矮花叶病,抗茎腐病和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和大斑病;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种植。2001年以来,已在忻州、太原、晋中、吕梁、长治等地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54.
李健 《中国种业》2017,(4):75-75
上农粳2号是上海黄海种业有限公司以宁粳1号为母本、选系867为父本杂交组配经5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55.
山农2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6125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综合抗病性强。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东省及黄淮冬麦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56.
李松 《中国种业》2017,(7):74-75
论述了桂果蔗1号脱毒健康组培苗繁育种茎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脱毒苗健康组培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后种茎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957.
汤玉煊 《中国种业》2017,(11):57-58
汴稻1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镇稻99和秋丰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9454.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2.1%,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2013-2014年平均产量9802.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5%,2年均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549.0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该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58.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59.
薰nks-L 3是2005年在H-701品系中发现的变异单株,以单株选育法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薰衣草新品种,2016年2月15日通过新疆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公室登记并命名新薰三号.该品种茎秆直立,分枝能力中等,株高65~70cm,株幅80~103 cm,花冠雪青色,精油产量比对照品种74-26和74-40分别增加2.48 kg与1.05 kg,增加幅度分别为50%和16%,是适合新疆地区栽培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60.
以驻大麦4号为材料,用2009-2015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和大麦品种展示数据汇总资料,进行驻大麦4号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驻大麦4号平均穗粒数51.39粒/穗,千粒重32.73 g,有效穗数568.79×104穗/hm2.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与产量正相关,且穗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间相互制约,穗粒数与有效穗数负相关,与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与千粒重负相关.产量与产量构因素间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即驻大麦4号产量形成的89.8%以上是由产量构成因素贡献的.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驻大麦4号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千粒重相对较小;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驻大麦4号产量构成因素间制约作用较强,在适宜基本苗条件下,通过合理肥水运筹,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