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71.
玉米苗期指从出苗到拔节的一段时间,苗期一般需要经历30~35天,这个阶段以根系建成为中心,主攻目标是幼苗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鞘扁宽,苗色深绿,心叶重叠。因此,除抓好一播全苗外,还应抓好苗期田间管理,实现苗齐、苗匀、苗壮。一、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查苗,发现缺  相似文献   
272.
273.
为了解小麦山农066559的紫粒、紫色花药和紫色叶鞘三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山农066559和普通小麦SN1391为亲本材料,分析其不同杂交世代(正反交F1、F2、F3和回交世代BC1F1、BC1F2)的性状表型,进行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籽粒而言,F3中紫色与白色的分离比符合9∶7,在BC1 F2中,该比例为1∶3,说明紫色籽粒由两对独立的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于花药而言,F2中紫色与黄色的分离比符合1∶3,在BC1F1中,该比例是1∶1,说明紫色花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对于叶鞘而言,F2中紫色与白色符合3∶1的比例,在BC1F1中,该比例为1∶1,说明紫色叶鞘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此外,三个性状的联合遗传分析表明,紫粒与紫花药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紫粒的一个基因与紫叶鞘基因之间存在连锁和互换现象.可见小麦山农066559的紫色籽粒、花药和叶鞘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控制基因和遗传规律,这些基因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锁特点.  相似文献   
274.
小麦秸秆饲料营养价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为了考查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从植株生长期到枯萎时小麦秸秆各主要形态部分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的变化特性。分别测定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细胞可溶性物质(NDS)、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总灰分以及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IVOMD)等营养学指标。同时,在小麦成熟期,采集16个不同品种的麦秆,测定上述营养指标,以比较分析。结果证明,随着植株的逐渐成熟,NDF、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有所增加,而NDS和半纤维素则有所下降。植株开花期,是秸秆营养物质变化的关键(临界)期,此时植株营养物质从茎秆迅速转运到籽实中去。植株三形态部分的NDS的积累和代谢特性与IVOMD和细胞可溶性物质消化率(NDSD)有关,茎秆和叶鞘的IVOMD值与NDSD的下降呈极显著相关(Y=1.29X,r=0.99),同时叶片的IVOMD值与NDSD的下降也呈极显著相关(Y=1.06X-6.6,r=0.98)。研究认为,遗传、环境和管理诸因素,通过对(1)NDS的积累和细胞璧的质和量;(2)IVOMD值的变化;(3)茎秆与叶片的比例,极大地影响着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75.
为了解小麦各部位可溶性物质舍量与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对19个小麦品种于晴天的上午8:00~8;30,下午5:00~5:30取样,用便携式汁液分析仪测定穗、穗下节、旗叶和旗叶鞘汁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穗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7.5%~12%;穗下节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0.08%~O.12%;旗叶可溶性物质的变化范围为11.5%~17.5%;叶鞘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2%。穗、穗下节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穗数和产量相关不显著;旗叶、叶鞘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穗数无显著性相关;穗/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比值与穗粒数、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和穗数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76.
甘蔗种处理及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蔗种处理 由于蔗种携带有害病菌、绵蚜等,害虫常隐藏于蔗种叶鞘内或附着于蔗种上,成为初侵染源,因此,为防止蔗种带病虫,为促进蔗芽早生快发,达到全苗、齐苗、匀苗、壮苗的目的,蔗种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77.
浙江省金华市和丽水市出现了会导致茭白叶鞘产生褐色斑点的病害,感染该病害的植株会产生短而发黄的茭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样中分离得到XYQ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多序列比对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茭白叶鞘病的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seminicola。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田间常用的12种杀菌剂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咪鲜胺乳油对病原菌菌丝体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7 mg·L-1;其次是300 g·L-1苯并丙环唑乳油和60%苯醚甲环唑WG,EC50值分别为0.373和1.083 mg·L-1。综合考虑,250 g·L-1咪鲜胺乳油为最佳杀菌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可作为替代品。本研究为茭白叶鞘褐斑病的鉴定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