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8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3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5篇 |
农学 | 279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152篇 | |
综合类 | 1359篇 |
农作物 | 177篇 |
水产渔业 | 193篇 |
畜牧兽医 | 472篇 |
园艺 | 216篇 |
植物保护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戊唑醇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形态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苹果树腐烂病防控常用药剂戊唑醇的杀菌机理,本研究通过显微技术观察了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致病菌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孢子萌发、菌丝形态及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戊唑醇能够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但不影响孢子的膨大,主要是抑制其芽管的伸长,使芽管畸形、增粗、分枝增多等,从而不能正常侵入寄主。经戊唑醇处理后,病原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菌丝顶端膨大、分枝增多,菌丝增粗等;细胞隔膜增多且不规则增厚,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线粒体增多、膜增厚或不规则缢缩,细胞核增多、核仁弥散,细胞液泡化严重,形成空腔,原生质外渗,细胞最终坏死等。同时,在已坏死的菌丝内可发现子菌丝,且子菌丝也表现出异常现象,如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线粒体数量增多及细胞质坏死等。研究表明,戊唑醇不仅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影响,并可导致芽管和菌丝细胞畸形,从而显著抑制病菌的成功侵染。该结果可为采用戊唑醇淋刷树干进行病害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小麦黑胚病种子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表明京双16、聊89-2,聊91-1,聊91B18-27-1及鲁麦126个小麦品种(品系)的黑胚病病粒率为7.6% ̄45.7%,病情指数为3.2% ̄13.5%,以聊89-1最轻,鲁麦12最重。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个品种(品纱)的黑胚种子和健康胚种子进行了比较观察,证实了黑胚种子胚中链格孢菌的存在,此外,亦观察到黑胚种子寄藏有类似于长蠕孢属,枝孢属等真菌的菌体。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成虫的触角及感器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7个鞭亚节组成,触角上均着生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棒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以及少量表皮孔.其中,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雄虫触角上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引起甘肃省兰州百合主产区百合枯萎病的致病镰孢菌种类,对从百合主产区枯萎病罹病植株上分离纯化的4株镰孢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侵入百合鳞片后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株镰孢菌菌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孢菌、茄病镰孢菌F. solani、三线镰孢菌F. tricinctum和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4株镰孢菌菌株的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尖孢镰孢菌、燕麦镰孢菌、茄病镰孢菌、三线镰孢菌;尖孢镰孢菌侵入后,鳞片细胞壁、细胞质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核附近出现大量线粒体,细胞中淀粉粒数量减少。表明尖孢镰孢菌是兰州百合枯萎病防治的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阐明岭南药食两用植物猫尾草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为猫尾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方法进行拼接、注释、解析以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是149 774 bp的环状双链四段式分子,包含128个基因,GC含量为38.2%。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含有26 015个密码子,偏好以A或T结尾;存在110个简单重复序列,以A或T单核苷酸重复居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猫尾草与同属狸尾豆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首次报道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并明确其结构特点,为猫尾草的栽培育种、遗传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市5种典型城市绿化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的建设在关注实用性、美学性的基础上,逐渐向关注生态保健效益的方向转变。试验针对目前关于典型的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保健功能的研究较少的情况而展开。通过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紫竹院公园、天坛公园这些北京市人流量大、典型的城市绿地中选取5种典型城市绿化植物作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的季相条件组合下,对形成绿地保健功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噪音等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类型较其他乔木纯林有更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从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绿地的CO2浓度随时间的半日变化特征来看,乔灌草结构绿地的最大φ(CO2)为435×10-6,小于杨柳林451×10-6、杨树林488×10-6、侧柏492×10-6、油松614×10-6和草坪635×10-6;相对于常绿针叶树种,落叶树种在有叶期有较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以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的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例,旱柳林的负离子浓度为1500个/cm3,杨树林为1300个/cm3,侧柏林1300个/cm3,均高于油松林的750个/cm3;以侧柏为代表的常绿针叶树种较落叶阔叶树种有更稳定的生态保健功能,以有叶期和落叶期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例,杨树林林内空气负离子之差的平均值为301个/cm3,而侧柏林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154个/cm3。本研究获得的数据支持了城市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理论,可为合理设计城市绿地增强其生态保健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人参属(Panax L.)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为我国人参属资源的遗传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4种人参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序列重复、结构变异、基因进化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人参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含114个unique基因。长重复序列主要为回文重复和正向重复,30~39 bp的重复序列最多,SSR大多为A/T重复,单核苷酸重复是最丰富的类型。人参属叶绿体基因组未发生基因重排,反向重复区(IR)与单拷贝区边界高度保守,鉴定的12个核苷酸高度可变热点中7个位于大单拷贝(LSC)区,5个位于小单拷贝(SSC)区。根据dN/dS比率,发现功能未知基因clpP、ycf1和ycf2受正选择作用。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屏边三七和三叶参位于基部支系,四倍体人参和西洋参与其他二倍体物种聚在不同支系,三七、竹节参和越南参则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人参属叶绿体基因组基因数目和顺序一致,基因组结构保守,重复序列数目和类型存在差异,单拷贝区核苷酸多态性高于IR区,正选择基因可能与物种的生态适应性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