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85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10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24篇 |
农学 | 1567篇 |
基础科学 | 1555篇 |
1295篇 | |
综合类 | 11042篇 |
农作物 | 1079篇 |
水产渔业 | 1536篇 |
畜牧兽医 | 6144篇 |
园艺 | 2710篇 |
植物保护 | 6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4篇 |
2023年 | 477篇 |
2022年 | 750篇 |
2021年 | 773篇 |
2020年 | 655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397篇 |
2017年 | 654篇 |
2016年 | 867篇 |
2015年 | 1010篇 |
2014年 | 1324篇 |
2013年 | 1316篇 |
2012年 | 1789篇 |
2011年 | 1872篇 |
2010年 | 1622篇 |
2009年 | 1624篇 |
2008年 | 1846篇 |
2007年 | 1529篇 |
2006年 | 1361篇 |
2005年 | 1461篇 |
2004年 | 1059篇 |
2003年 | 1084篇 |
2002年 | 668篇 |
2001年 | 748篇 |
2000年 | 592篇 |
1999年 | 436篇 |
1998年 | 377篇 |
1997年 | 383篇 |
1996年 | 316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266篇 |
1993年 | 241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69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17篇 |
1957年 | 22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2.
63.
64.
针对育成牛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乏情情况,进行了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亚硒酸钠VE对育成牛诱导发情的试验,提高了奶牛的受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5.
能量平衡闭合率是客观评价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指标,但能量不闭合现象普遍存在,不闭合率达10%~30%。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从仪器测量误差、观测源区尺度不匹配、复杂下垫面的涡旋和平流影响、相关能量项的忽略以及降雨过程影响等角度系统论述了造成能量平衡不闭合现象的原因,尤其涡度相关法在降雨时测量通量的可靠性值得讨论。明确指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及发展方向:从热储能项的计算适用性、考虑根层土壤热储量和冠层热储量作为附加热源以及多站点观测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能量平衡闭合率。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盐碱土是一种潜在力很大的后备土地资源,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当下中国的土地资源异常珍贵,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就变得尤为重要.我省黄河三角洲区域是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传统耕作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土壤生态环境改善,但是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研究小麦秸秆的失重率,利用不同肥料施加量和水分条件变化对秸秆分解的影响,来确定最佳施肥... 相似文献
69.
当前猪伪狂犬病国内流行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4):14-15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后来由匈牙利科学家Aujeszky首先分离出病毒,因而该病又称奥耶斯基病(Aujeszky’s disease)。此后本病蔓延至欧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中东、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已有20多个省、市相继报道过本病。前几年猪伪狂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种猪场呈爆发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认识程度的提高,规模化猪场对该病的免疫预防的重视,疫苗的广泛使用,使该病在规模化猪场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小型猪场或专业养殖户,仍有散发和零星爆发。 相似文献
70.
试验随机选取24头30日龄(体重范围为7.5~9.0 kg)健康仔猪,16头健康后备母猪。24头小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头;16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头;各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仔猪和母猪的试验1组接种猪瘟疫苗A,试验2组接种猪瘟疫苗B。疫苗在0 d进行首免,30 d进行二免。每头接种2 mL。仔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15、30、60天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母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30、6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结果表明,不管仔猪还是母猪,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A和B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从总体上来看,两种猪瘟疫苗免疫60 d后都能使仔猪和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