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367篇
农学   273篇
基础科学   327篇
  363篇
综合类   2068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767篇
园艺   39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东北典型黑土区剖面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的了解黑土区土壤剖面粒径分布以及可蚀性因子特征,本研究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鹤北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沉降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层表面至母质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径分布规律研究,并基于粒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计算了土样的可蚀性K值,最后对土壤可蚀因子K与WEPP模型中土壤的细沟间侵蚀因子(Inter- rill Erodibility)K_i、细沟侵蚀因子(Rill Erodibility)K_r和临界剪切力因子(Critical Shear)T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剖面下土壤粘粒含量逐层变化不大。而粉粒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含量减少,砂粒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含量增大;(2)除人工林外,其余6个剖面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含量增大的趋势;(3)对农地剖面土样分析发现,可蚀性因子K值与细沟侵蚀因子K_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临界剪切力因子T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细沟间侵蚀因子K_i的正相关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2.
一、可食性果蔬保鲜剂 英国研制成一种可食用的果蔬保鲜剂,它是由蔗糖、淀粉、脂肪酸和聚脂物调配成的半透明乳液,可用喷雾、涂刷或浸渍的方法覆盖于柑橘、苹果、西瓜、香蕉、西红柿和茄子等表面,保鲜期可达200天以上。由于这种保鲜剂在水果表面形成了一层密封薄膜,故能阻止氧气进入水果内部,从而延长了水果熟化的过程,起到保鲜作用。这种保鲜剂可同水果一起食用。  相似文献   
153.
生石灰对大多数繁殖型病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畜病,而且常被作为价廉易得的消毒剂而在畜牧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烈性传染病疫区的大面积场地封锁消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秦皇岛市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面积5.3万hm2.自1984年,即开始扇贝养殖的探索试验,到2005年扇贝养殖总面积达到16 446hm2,产量达到122 463t,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排在第二位.扇贝养殖产量占全市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不仅在我市的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全省的海水养殖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玉米种衣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酶活性变化、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以揭示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 mL/kg种子)分别将噻虫嗪单剂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施入土壤后,土壤中噻虫嗪均主要残留在0~10 cm土层,研究期内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0.068μg/g(2020年6月19日)和0.036μg/g(2020年5月27日);而在玉米收获期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0.004μg/g),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相比对照,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处理均能抑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数目增长,对根际土可培养细菌的抑制作用会随着玉米的生长逐渐减弱;2种种衣剂均能激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且土壤酶活性的激活效应会随生长时间而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56.
本研究以5年生‘灿烂’兔眼蓝莓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开展 GA3 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时期的喷施处理,调查与分析各处理对开花物候期、结果枝比率、平均每枝花朵数、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胚囊活力等参数的影响,以此评价GA3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时期对蓝莓花期和生殖能力调节的效果,以期探索适用的蓝莓花期延迟技术,为生产栽培花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A3不同浓度和不同时期的处理对‘灿烂’兔眼蓝莓的开花物候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随施浓度的增加开花物候期延迟的时间逐渐延长,但同时其结果枝比率、平均每枝的花朵数、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胚囊活力等雌雄器官的生殖能力均逐渐降低。此外,在采果后不同时期第一次喷施500 mg/L GA3的处理对成花和生殖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整体上呈现为施用时期越早,成花效果越差,雌雄性器官的生殖能力亦越低。综合分析表明,施用GA3可以延迟其花期7 d左右,但第一次施用时期过早,或施用浓度过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蓝莓的成花效果和生殖能力,在采果后第30 d施用500 mg/L的GA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重、单粒重、实测小区产量等);室内仪器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1.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使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试验所有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2.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处理的着色指数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 (P<0.05)。3.经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要高于清水对照,其可滴定酸(TA)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清水对照处理(P<0.05)。4. “夏黑”葡萄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结论]“夏黑”葡萄于果实黑色初期喷雾施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着色指数,促进果实明显着色;与清水对照相比,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裂果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提升葡萄果实品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mg/kg,用水量为833.3L/hm2  相似文献   
158.
以 南高丛蓝莓‘蓝雨’为试材,研究了花龄对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蓝雨’蓝莓雌雄性器官的育性具有同步性,有利于自然授粉结实。从花后第1d-5d花粉活力都较高,特别是花后第2d-4d,花粉活力保持在50%以上,是人工辅助授粉花粉的良好收集期;从花后第2d-4d柱头分泌黏液较多,此期柱头具有强可授性,是开展人工辅助授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9.
从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入手,重点论述和探讨了影响土壤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因素,提出了要系统梳理影响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因素,找出关键因子,并加强关键影响因素对镉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强调要在开发超富镉植物和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上重点发力。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究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为番茄潜叶蛾寄主适应性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取食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全长测序,分析肠道细菌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番茄潜叶蛾马铃薯种群幼虫肠道细菌有5门13科13属15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蒙氏肠球菌(E.mundtii)。其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5科5属6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90.38%)、肠球菌科(83.71%)、肠球菌属(83.71%)和蒙氏肠球菌(83.71%),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6.56%)、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5.98%)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30%)为细菌主要种类。通过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