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夏文明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屋顶上的各种装饰:有龙凤、神佛仙道等这些都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的形象,不仅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文化、图腾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寓意,宗教文化和审美倾向,其中意蕴是隽永而又令人深思的,彰显着东方古老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情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32.
余正 《花卉》2008,(12):42-42
“非真武不足当之”。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二字即源于此,意谓此山乃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迹圣地。  相似文献   
33.
<正>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AAAA级景区清东陵,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古建筑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衬托景区环境的重要因子——古油松(Pinus tabulaefor- mis),如何使其茁壮成长、减少死亡是景区园林工作者首要任务之一。1清东陵古树名木现状清东陵占地78km~2,有风景林2500hm~2,陵区内有古树名木3400余株,多是清朝末期遭军阀砍伐后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34.
探究古建筑木材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自然老化作用下木材性质的演变机制和劣化机理。以古建和现代落叶松(Larix sp.)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微观构造、孔隙率、纤维素结晶度和化学成分进行测试,探究自然老化作用下古建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古建材微观构造上存在显著的劣化特征,其中早材比晚材的劣化程度更严重;古建材孔隙的孔体积和孔径均显著大于对照材,古建材中大部分孔隙孔径在10 nm以上,而对照材中孔径10 nm以下的孔隙占比最高。古建材纤维素结晶度比对照材升高13.6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古建材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峰强度比结果显示纤维素结晶区未发生明显变化,而纤维素无定形区发生了降解。基于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提出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劣化模型,为自然老化作用下木材的劣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古建筑承载着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精髓,不仅是我们探究历史文化的例证,也是我们构建新建筑的借鉴。如何将古建筑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在施工中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应对,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由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视,村落个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理解传统乡村社会变迁具要重要意义。乡村传统建筑的研究,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乡村传统建筑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着乡村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7.
基于数字化技术视域下的乡村古迹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曾经创造了众多辉煌的人文景观,如建筑、聚落、墓葬等,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景观由于人类活动而湮灭,却仍有部分景观历经磨难而留存至今,成为蕴含丰厚历史、科学、艺术、文化价值的古迹,其中较为偏僻的乡村是这些古迹的主要分布地。乡村古  相似文献   
38.
39.
刘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48-15851
传统与现代是目前地域建筑环境设计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深入探寻宁波地区古建筑的营造风格,并结合实例概括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转化的3种方式。  相似文献   
40.
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总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古建筑木构件及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我国现有技术及其应用实施进展,并基于现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