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8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2篇 |
农学 | 616篇 |
基础科学 | 179篇 |
862篇 | |
综合类 | 2901篇 |
农作物 | 480篇 |
水产渔业 | 94篇 |
畜牧兽医 | 1126篇 |
园艺 | 554篇 |
植物保护 | 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194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252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428篇 |
2011年 | 420篇 |
2010年 | 411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551篇 |
2007年 | 429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畜牧与兽医》2017,(4):29-32
应用Hiseq 2000平台测定了香猪的全基因组序列,从中发现整合素结合涎蛋白(IBSP)基因内含子4中存在结构变异,命名为SV13,为了进一步探究SV13在猪群体中的分布,采用PCR技术检测了7个猪品种的SV13基因型。7个猪品种群体中均存在DD、DA和AA三种基因型,对纯合的DD和AA基因型测序,明确D等位基因缺失了227 bp。香猪、可乐猪和糯谷猪群体以DD为优势基因型,大白猪以AA基因型为主,6个地方猪品种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大白猪品种(P0.01),香猪和大白猪群体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SV13可以作为辅助鉴别6个地方猪品种和大白猪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SSR-PCR反应体系,从1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检测第1代植株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德福(Defi)、德宝(Derby)、阿尔刚金(Algonguin)、三得利(Sanditi)共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17个。结合植株较高、叶色较深、叶片较大、多叶4个表型突变指标,检测经过表型变异筛选的植株等位基因频率及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PIC在0.2216~0.8328之间变化,平均为0.6366。分析多态基因植株与表型变异的相关性,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13株突变植株,为后继世代遗传变异的多代跟踪及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57.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8.
寄生虫的抗原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情况和消除抗原变异对免疫预防影响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述,许多种类寄生虫绝大部分表面怕变异频繁,从而逃避了宿主动物的免疫作用,变异最频繁的是各种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锥虫,其次是寄生于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几种疟原虫,再其次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的巴贝斯虫,还有几种属鞭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蠕虫的寄生虫,一般认为导致抗原变异的作用机制是表达抗原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正在表达的基因停止表达,而同时另一个基因却活化了,对于某些寄生虫抗原变异的规律虽已有揭示,但尚未揭示清全部主要规律,另一些种类寄生虫的抗原变异规律尚不清楚,基因活化的调控亦不甚清楚。抗原变异逃避了宿主动物的免疫,人们已提出了多种克服了的方法与设想,有些已在实验试验中出现端倪,但尚未形成临床上实用的技术,文章对它们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从云南大理地区发病的松狮犬、德国牧羊犬和博美犬的粪便内和国产疫苗中分离到4株犬细小病毒,用同步法接种到F81细胞中分离、鉴定、培养。收毒后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PCR模板;根据GeneBank己发表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VP2全序列基因1755bp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对4株病毒的VP2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与GeneBank上已发表的16株犬细小病毒比较,发现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9%~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4%~99.9%之间,总体同源性在98%以上,进化树分析显示没有形成明显的CPV中国进化分枝,表明VP2基因变异相对较少。同时分离到的4株CPV病毒又遵循2a亚型的进化特征,因此确定目前云南大理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仍以CPV-2a为主。 相似文献
60.
我国三省区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采集的24株细粒棘球蚴,用线粒体DNA的CO1基因和ND1基因结合rDNA的ITS2测序,调查了不同地区分离株基因型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为普通羊株(G1基因型);CO1基因序列的变异率为0~0.8%,ND1基因的变异率为0.1%~0.7%;青海分离株ITS2序列的变异率为0.4%~3.1%;2株青海省西宁市和1株甘肃省武威市分离株分剐在C01基因和ND1基因序列不同位点发生的1处核苷酸非同义替换,导致1个编码的氨基酸替代。研究表明,我国上述3省、区部分区域存在的细粒棘球蚴属于同一株(G1基因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