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9篇
  54篇
综合类   1504篇
农作物   58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倒伏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以籼粳杂交水稻为例,研究分析水稻的抗倒伏特性。在搜集并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论述开展籼粳杂交水稻抗倒伏特性研究的必要性、籼粳杂交稻品种选育演进历程、不同类型品种群体抗倒伏特性和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抗倒性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2.
新两优6号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5010460)。一、产量表现新两优6号具有很好的高产性、稳产性。2003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3%,居参  相似文献   
973.
为满足市场对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的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广西智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扬籼7A与扬恢713配组,育成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扬籼优713。该组合于2017年、2018年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晚稻中迟熟组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7.85t/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29%。2018年分别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的早稻及晚稻生产试验,以及桂南稻作区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07t/hm~2、8.33t/hm~2和8.34t/hm~2,分别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40%、6.61%和4.01%。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等米标准,于2019年6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9082号),可在桂北、桂中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974.
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先后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强熟期适,农艺性状优良。介绍了该品种在嘉兴南湖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因需灌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六项关键技术,为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对浙中地区引进"甬优15"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品种栽培的特点,为大面积推广"甬优15"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76.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相似文献   
977.
研究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丰产优质施氮量及综合效益,提出安徽沿江地区钵苗摆栽下适宜粳稻类型及施氮量。于2016—2017年连续2 a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主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常规粳稻镇稻18为供试品种,设置0、195、255、315、375 kg/hm~2共5个氮肥水平(分别用N0、N195、N255、N315、N375表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钵苗摆栽下不同类型粳稻产量、品质、相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2a均在N315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0.30~11.55t/hm~2。常规粳稻镇稻18各施氮处理下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产量为7.43~8.91 t/hm~2。增施氮肥,不同程度增加了2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垩白率和垩白度整体有所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增高,不利于外观品质和食味的改善。甬优1540在N315处理下的整精米率与N375无差异,且在N315处理下的垩白度与N195无显著差异。另外,镇稻18在N195处理下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其他氮肥处理无显著差异。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丰产优质施氮量为315kg/hm~2,常规粳稻为195 kg/hm~2。在适氮水平下,钵苗摆栽甬优1540较镇稻18提高水稻产量22.9%~23.2%,整精米率2.15%~4.50%,蛋白质含量30.44%~37.41%,经济效益51.07%~53.33%,同时降低垩白度9.52%~13.73%。总的来说,在适宜氮肥水平下,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较常规粳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78.
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审定水稻品种的米质性状数据。结果表明,国家审定品种新部标优质率逐年上升,2019年和2020年分别占比74.2%、79.4%。籼稻整精米率、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随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垩白度和直链淀粉随年度变化明显下降,籼稻米质性状变化趋势优于粳稻。通过对2020年479个国审籼型杂交稻品种米质分析得出,6个米质性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是垩白度。同时分析了2020年排名前20的骨干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所配组国审籼型杂交稻品种的部标优质率和6个米质性状特征,以期为水稻新品种在米质方面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79.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想株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本研究拟对不同年代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恢复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特征,为提高光能高效利用的高产稳产杂交稻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明恢63、明恢82、蜀恢527、广恢998、广恢122、广恢128、广恢308和桂99等8个大...  相似文献   
980.
陈钦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30-30,29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宜香1A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